-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身体力行 刊界有我.doc
身体力行 刊界有我
媒体的作用在汶川大地震中被史无前例地凸现出来,期刊作为一个重要的媒体类别,由于自身的特性,无法像报纸、电视、网络那样做出快速及时的反应,但他们在以自己的方式行动着、奉献着,担当着期刊人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同样值得我们敬重。本期“期刊透视”栏目聚焦地震中的期刊,为我们的期刊人献上美丽的花朵。
――编者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后发挥职业功能,以抗震救灾题材封面报道、专题策划及特色宣传报道,鼓舞人们战胜灾难,重建家园,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同时还积极行动起来,身体力行,捐款捐物,组织活动,传递爱心,集中体现了在国家与人民遭遇重大突发性灾难时,中国期刊界负责任、施大爱、有作为的群体软实力和核心价值观。
精心策划,组织版面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体现在人们的实际行动中;而将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展现出来、表达出来,却正是各类媒体的杰作,期刊在这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地震发生后,期刊界立即行动起来,或组织人员亲自去灾区采访,或立即改变原先的版面安排计划,精心策划,用最好、最多的版面,报道灾区的情况,报道在灾区救人救灾的那些感人的故事和人物,从多角度多层面展现灾区的实际,讴歌在点点滴滴中体现出来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地震发生后,《人之初》杂志立即组织了题为《穿越地震,我们的爱还好吗?》的专题策划。通过具体的故事,讲述人性中的善念与勇气在大灾大难中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一个又一个让人们感动和铭记的人间真爱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普通人身上闪烁出来的人性光芒,唤起了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抗震救灾活动和灾区重建的队伍中来。策划中还有专家点评、数字分析等内容。所有这些,弘扬的都是一个主题,那就是人间的真爱、真情、真心、真诚。
《新周刊》的封面报道《伟大的透明和国家的成人礼―――灾难时刻的信息传播》,提出了“我们看到了伟大的透明”,直言这是一次生命教育、灾难教育、爱国教育、传媒教育;《南方人物周刊》的封面报道为《忘川,记川》;《南风窗》的封面报道是《天灾叩问县级化生存》和《地震过后,世界有何不同》;《三联生活周刊》推出《汶川地震举国大救援 生命高于一切》系列抗震救灾深度报道;《新民周刊》的封面报道为《希望永不失落 13亿人帮助重建家园》;《中国新闻周刊》封面报道为《国殇 悲痛中汲取成长的力量》;《知音》月末版推出“汶川大地震”报道专题;《双休日》杂志侧重于报道明星参与救灾捐款活动的情况;《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推出“捕获地震专题”特刊;香港《亚洲周刊》文章《中国地震外交和人道外交》则从国际视野上,认定川震是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重要里程碑,如此等等。面对灾难,期刊界感同身受受灾群众的痛苦,十分注重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灵救助和抚慰。倡导尊重他人,尊重生命,唤起人们尊重自然和认识自然的警觉,提醒人们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注意减轻和预防自然灾害,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在直面悲剧的同时,从人性的角度审视灾难,让受众看到直至迸发出强大的人性力量。
爱心捐助,心灵抚慰震后的四川,满目疮痍。废墟中还有无数人在等待救援,被救出的伤者急切地等待救治。震情传来,全国期刊界在第一时间捐款捐物,奉献爱心,体现人文关怀。
人之初杂志社在地震灾难发生后立即行动起来,以单位名义捐款10万元,个人捐款3.45万元,共计13.45万元,人均捐款2000多元。瑞丽杂志社、时尚传媒集团、财经杂志社、读者出版社、新周刊杂志社等期刊社纷纷解囊救助灾区。南方人物周刊社、桦榭新刊等都将零售渠道的销售净收入无偿捐献出来。多家期刊社还鼓励员工参加献血活动,并对员工的关爱之举给予支持,提供补助、休假等鼓励。此外,还有很多不愿留名的期刊社通过各种办法、各种途径捐款捐物,向灾区人民表达爱心。据不完全统计,在灾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全国期刊界仅通过红十字会机构,就向灾区累计捐款金额超过1000万元。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期刊社和发行渠道也通过举办义卖活动等形式筹集善款,为灾区人民奉献真情。人之初杂志社从5月18日至29日,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联合广州、佛山两市的人口计生部门,11天之内在广州、佛山两地举行了12场主题为“献爱心,送健康”的大型赈灾义卖捐款活动。共得善款21.36万元,全部交给慈善总会。
除此之外,期刊界人士还密切关注着灾区的震后重建工作。在这次地震灾难中,受到最大创伤的是那些尚未成年的孩子们。如何使这些灾区儿童摆脱地震的阴影,重新快乐健康地成长,是期刊界人士特别重视的问题。大家出点子,想办法,奉献真情厚爱。好管家杂志社将募集来的资金专款专用,为灾区的婴幼儿购买奶粉。看天下杂志社决定将其5月22日的所有发行收入用于在灾区捐建学校。
成都客杂志社的编辑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