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芳在成都.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何其芳在成都.doc

何其芳在成都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何其芳于1937年8月从北京回到家乡万县。1937年9月,他应聘到四川省立万县师范学校任教。在完成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以后,他于1938年2月初,离开万县来到成都。他的主要考虑是成都有较好的条件,较大的活动空间,也有一些熟悉的朋友,可以为宣传抗日,推动抗日文学的开展,做一些有益的工作。   1938年2月初,何其芳到达成都的当天,他乘坐的汽车在抵达成都外东牛市口汽车站时,当时正在成都的两个妹妹何频伽和何曼伽,以及同乡好友吴天墀,早已等候在汽车站。吴天墀是四川大学历史系的学生,于是,他们就一起到吴天墀在四川大学留青院的学生宿舍休息。   何其芳到成都后的第一夜,也是在吴天墀于留青院的寝室留宿。这两位同窗好友,阔别多年,现在相聚蓉城,尽兴畅谈。他们谈到了一些同学,以及家乡的近况,也谈到了有关文学问题,以及本位文化等话题,直到深夜,仍谈兴不减。2月初成都的深夜,尚有寒意,以致何其芳伤风感冒,一周后才逐渐痊愈。   何其芳初到成都,兴奋不已,满怀信心,对他的蓉城岁月,充满期待。   1.围绕教学开展文学辅导活动   何其芳来到成都以后,应同乡好友曹葆华的介绍,到成属联中担任国文课的教学工作。成属联中是一所历史悠久的中学,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校名。当年的成属联中,就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成都四中,现在的石室中学。   成属联中当时的国文课教学有着明显的保守、复古倾向。当年成属联中的一位学生曾撰文谈到国文课教学的一些情况。他说:“《国文课》就连当时政府‘锁定’课本也从不采用,而以曾国藩编的《经史百家杂抄》或姚姬传编《古文辞类纂》为自定教材,随老师的爱好在授课年级选用一种。……至于五四运动以来已普及白话文,则不屑一提。”   何其芳在成属联中的国文课教学中,从内容到方法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改革。在教学内容方面,他选讲了鲁迅、郭沫若、茅盾、朱自清、艾青等“五四”新文学作家的作品,以及高尔基、马克?吐温、莫泊桑、都德等外国作家的作品,为学生初步了解和学习新文学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而在教学方法上,他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扫以前课堂上那种昏昏说教的沉闷空气,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何其芳不仅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同时也对作文教学进行了改进,改变了用文言写作的陈规,树立了用白话写作的新风,使作文教学也出现了新的风貌。   何其芳既重视课堂教学和作文教学的革新,也关心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写作。他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写作给予了热情的指导和具体的帮助,使学生们扩大了阅读范围,开阔了文学视野,提高了写作能力。当年的两位学生,以感恩的心情,回忆了何其芳对他们的热心辅导和对他们产生的重要影响。一位学生说:“课外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他的周围。……我们每去找他,他无论在读书、在写作,总会立刻停下来,热情、耐心地回答我们的问题。在他的指引下,我们逐渐扩大了视野,广泛读着各家的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也读译作。我们一谈起来,漫无边际,他那小小的斗室,却成了我们思想驰骋的广阔天地。”另外一位学生说:“他第一次给像我这样的少年人,打开了一扇通向新文学的窗:原来在‘唐宋八大家’之外,还有着多么丰富、多么浩瀚的世界啊!于是,我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我所能找到的一切文学著作”。   在何其芳的关怀和引导下,学生们不仅认真阅读作品,努力学习写作,而且还创办了自己的文学园地。低年级学生创办了发表习作的墙报;高年级学生创办了公开发行的文学刊物――《学生文艺》半月刊。低年级的一位学生说:“正是在他(指何其芳)的鼓励之下,我们普十二班的几个学生,办起了全校有史以来的第一张墙报。而我,也在墙报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首诗。”高年级的一位学生回忆了创办《学生文艺》半月刊的有关情况。在叙述了何其芳对他们的启发和鼓励后,他说:“就是这样朴实无华的语言,打开了我们的心灵之窗。我们突破迷信与禁锢,想写文章,发表文章,终于大胆地创刊了《学生文艺》。……何老师为它书写刊头,替我们审阅乃至修改文稿,指导编排,连校对用的符号也教给我们,而且从创刊号起,他就在这个小小的刊物上发表并不太短小的文章,每隔一期就有一篇,有时还代写‘答读者问’。”何其芳对这份学生主办的文学刊物,不仅从设计、编排、出版,从文稿的选题、写作、修改,都给予了认真的指导和具体的帮助,而且还以亲自为刊物撰写文章的实际行动,对学生们开辟的这一创作园地、这一大胆的创举,给予有力的支持。他在《给〈学生文艺〉社的一封信》等文章中,对学生的文艺创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发表了精辟的意见。他简明而切实地论述了“为人生而艺术”的创作态度,“丰富的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从比较成熟的创作和外国的名著学习”等问题的重要性;他特别强调了“在这民族解放战争进行得很剧烈的目前,凡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