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矿区井下充水特征和防治对策 .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阳矿区井下充水特征和防治对策

东阳矿区井下充水特征和防治对策 [摘要] 通过对安溪县剑斗东阳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井下充水特征,及其对矿井开拓延伸和安全生产的影响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矿井水防治对策,以消除矿井水害威胁,实现矿区煤炭资源得到安全、合理、经济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 井下充水 防治对策 东阳矿区 1 矿区概况 东阳矿区位于永梅坳陷东侧边缘,晋江―永安北西向断裂带与漳平―永春东西向及上涌―福德北东向折断带复合部位,其三级构造单元属阳山―剑斗北东向复式背斜的东翼,矿区地质构造复杂,褶皱强烈,断裂十分发育。矿区的自然地理属中低山构造侵蚀地貌,地形复杂,山高起伏,沟谷陡峻,大致呈北西向展布,最高峰(观音山)海拔标高215.7m,一般高程小于500m,相差高差100~360m,流经本区的较大地表水体有北部的剑斗溪和南西部的大畲溪,并以此为主干形成树枝状水系网,地表水和泉水的流量受大气降水控制,如东阳沟、大畲沟、后山沟尤为明显,正常情况下各沟谷支流干涸或其水量不大。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温热多雨,年平均降水量1516mm,年平均气温XX年产原煤6万t,主平峒标高+280m,设计最底开采标高为±0m,开采+125水平时,其正常涌水量为65.55m3/h,最大涌水量为146.2m3/h。该矿井属国有矿井,曾两次发生矿井透水事故,于XX年6月底关闭。与大畲煤矿相邻的东阳煤矿,位于矿区西南部,设计能力为年产原煤3万t,主平峒标高+298m,设计最底开采标高为+150m,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1.5m3/h,最大涌水量为37.45m3/h。该矿井属乡镇煤矿,现正在进行技术改造,拟扩建为年产6万t矿井。在东阳煤矿南部500m以外有相邻矿区的长基石灰岩矿井,主平硐标高+219m,在主平硐1515m处的煤系地层有一巷道与本矿区已关闭的招按、桥头坑老窑贯通 矿区内主要地层有二迭系下统、栖霞组(P1g)、文笔山组(P1w)、童子岩组(P1t)。二迭系上统(P2cp),侏罗系上统、翠屏山组、长林组(J3c)等地层,主要含煤地层为二迭系下统童子岩组(P1t) 2 矿区的水文地质特征及井下充水特征 2.1 矿区的水文地质特征 2.1.1岩层的含水性 分布于东阳大畲溪两岸阶地和山麓的第四系(Q)孔、裂隙含水岩组;出露于矿区F4以东21线以南一带的火山碎屑沉积岩的长林组(J3c)裂隙含水岩组;分布于矿区东北侧的F4与F6断层之间,与下覆煤系地层呈断层接触,岩性由粗细粉砂岩,细砂岩组成的翠屏山组(P2CP)裂隙含水岩组;由细砂岩、粗细砂岩、砂质泥岩及煤层组成的童子岩组三段(P1t3)构造裂隙含水岩组;与上覆文笔山组(P1w)地层呈断层(F2)接触,岩性为大理岩化灰岩、泥质灰岩的栖霞组(P1q)岩溶裂隙含水岩组 2.1.2岩层的隔水层 分布于矿区西南部,与上覆童子岩组三段地层(P1t3)呈连续沉积关系的童子岩组二段(P1t2)隔水岩组;出露于矿区西南侧,与上覆童子岩组二段或三段地层(P1t2或P1t3)呈假整合接触关系的文笔山组(P1w)相对隔水岩组 2.1.3断裂构造带的水文地质特征 本区处于多组断裂带交汇处,故断层发育,褶皱强烈,发育的断裂构造,不仅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而且使岩层多处产生构造断裂带,为地下水的运移和储存创造了条件,使一些本来隔水或富水性弱的岩层变成不均匀的裂隙含水岩组,但在两矿井现有开拓范围内未见或实际上不存在原井田地质报告中所列影响较大的F6、F7、F8号断层,在实际开拓过程中被揭露的断层,多为压扭性断层,其导水性差,只见个别断层裂隙带为矿井充水的通道,随着矿井的开拓而导入矿坑 2.2 井下的充水特征 矿井充水水源有大气降水、老窑水、地表水、地下水释放、岩溶水 大气降水是矿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根据长期的矿井水观测资料显示,大气降水通过风化裂隙带、断裂带、冒落带及因开采活动形成的裂隙,重力下渗直接向矿井补给充水,或通过风化裂隙带补给老窑,而后通过煤层及其顶底板裂隙向矿井充水。大气降水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矿井涌水量的大小,雨季矿井涌水量明显增大 矿区内已关闭小煤窑浅部开采形成的采空积水是矿井充水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矿区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就有小煤窑的开采,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小煤窑的无序开采,在蛇头、尾及滴水、桥头坑一带形成矿坑水汇聚带,各矿井之间因开采同一煤层在其开采的不同水平,或井巷交叉、重叠而相互贯通。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水力联系,汇水面积较大,成为本矿区井下最大的矿井充水来源区域,也是造成矿井的实际涌水量大于预测量的主要原因 矿区内较大的河流剑斗溪、大畲溪与矿井地下水没有直接的水力联系,但地表的溪沟水可能通过裂隙带、冒落带、老窑渗入矿井,向井下充水,增大矿井的涌水量 第四系孔、裂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