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起源和壮族经济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岭南文化起源和壮族经济史

岭南文化起源和壮族经济史【摘 要】自然地理环境决定文明类型。岭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这里是稻 作文 明类型,这里的原住民族――壮侗语民族的先民适应岭南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创造 了稻作农业,为人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总之,岭南早期文化是由这里的原住民族的先民创 造的。秦始皇统一岭南以后,是壮族开始在中央王朝的统一治理下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杂 处 生存和发展的时期。但是,从秦到清中期,岭南壮族及其先民的人口一直占绝大多数,因此 , 这一时期我们仍然把岭南视为壮族或壮族先民地区。清中期后直到民国时期岭南汉族人 口增多,我们才将岭南的一部分壮族人口比例较大的地区称为壮族地区,并以此为依据来了 解和研究壮族经济。一个纯粹的壮族经济是不存在的 【关键词】岭南文化;起源;稻作文明 【作 者】覃乃昌,广西民族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南宁,530028 【中图分类号】C9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XX年以来在田阳县百峰乡百峰村的赖奎屯、百色市四塘镇那炼村小梅屯、那柴 乡大湾村百谷屯等地发现距今80.3万年前的古人类遗址,所出土的手斧等大型石器世界著 名 。到目前为止,广西发现并确认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类遗址有13处。1958年在柳江县新 兴农场通天岩发现的“柳江人”化石和1956年在来宾县麒麟山发现的“麒麟山人”化石,分 别是距今5万年和距今2万―3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类。1960年在邕江外缘发现“灵 山人”;1961年在漓江发现“荔浦人”;1972年在柳州市郊发现“都乐人”,其后又在附近 发现“九头山人” 、“白莲洞人” 、“甘前人”;1979年在右江发现“定模洞人”;1977 年在都安瑶族自治县发现“九楞山人”;1979年在桂林发现“宝积岩人”等。这些原始人类 都显示出蒙古人种的特征。特别是柳江人的发现,是我国南方古人类的重大发现,为迄今我 国乃至整个东南亚发现的最早的新人的代表。在珠江流域的广东省境内,也发现了许多旧石 器时代的人类遗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马坝人”遗址。在北江马坝狮子岩发现的人类头 骨化石,年代距今12.9万年 壮学研究距今1万年前后,珠江流域同其他大江大河流域一样,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这时期的文 化遗存,像天上的繁星,遍布珠江流域,据统计,在云南有300多处,广西有900多处,广东 有500多处,在贵州境内也有不少,全流域大约有XX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骨骼和生活 遗址,这些人类在体质特征上继承了上述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人类的特点,表明生活在这一 地区的人种已经形成。199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邕宁县顶蛳山遗址进行发掘, 根据考古学文化命名原则,将该遗址第二、三期为代表的、集中分布在南宁及其附近地区的 以贝丘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址命名为“顶蛳山文化”,时间为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七、 八千年。这些遗址出土了大批石斧、石锛、石凿、石锤、石网坠等石器,蚌刀、骨锛等蚌器 、骨器和釜、罐、鼎等陶器。同时,在隆安、扶绥、南宁市郊等地发现距今5000多年的大石 铲遗址。另外,还发现大批铜鼓、铜钺、铜钟、铜剑等青铜器和斧、锄、刀、剑、戈、矛、 镞、铲、刮等铁制工具,是XX年前的文化遗物,具有鲜明的地方和民族特点 XX年代,有学者将广西现代壮族的体质特征与柳江人、甑皮岩人、昙石山人、河 宕人进行比较,指出甑皮岩人与现代广西壮族相比,二者在最小额宽、垂直颅面指数、面角 、眶指数、鼻指数等方面十分接近,二者均属中眶型、阔鼻型,这意味着现代壮族很可能有 甑皮岩人血统。壮族在头长、头长高指数、头宽高指数、颧宽、上面高、鼻根指数等项更接 近于较甑皮岩人晚的河宕人,体现了这种渊源关系。而自甑皮岩人往前追溯,甑皮岩人在接 近阔上面型的上面指数、阔鼻型的鼻指数、低的鼻根指数和突颌型的齿槽面角等方面,表现 出若干赤道人种倾向,恰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柳江人接近。这表明新石器时代的甑皮岩人是 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的继承和发展。而这种继承关系表明了生活在广西的新石器时代的居民 是土生土长的。另外,李富强、朱芳武在对柳江人等古人类骨骼及现代壮族活体测量获得大 量数据并进行分析比较后也指出:“现代壮族在其体质形成过程中,与岭南地区和东南亚地 区某些新石器时代人类有一定的继承关系,而其根源似乎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柳江人 ” 另外,在甑皮岩洞穴遗址和其他许多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中,发现大量的蹲式和屈肢葬 法,与壮侗语民族至今仍沿用的捡骨葬(二次葬)基本相同,其他许多生活习俗也与壮侗语 民族相同、相近,这些都说明今天的壮侗语民族与这些古人类的承袭关系。壮侗语民族是华 南―珠江流域的土著居民,这些古人类(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是他们的祖先 总之,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资料表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