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倒在非洲大地上共产党员
倒在非洲大地上共产党员XX年1月16日,乌干达麻图嘎公路项目部
层层叠叠的鲜花,簇拥在灵柩四周。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纷纷来到灵堂前,共同悼念一位中国援非的老人
他叫邓世维,是重庆对外经贸集团的一名返聘干部,他用生命抒写了近40年的“援非”传奇
足迹遍及大半个非洲的重庆专家
1973年5月,年仅33岁的邓世维投身坦赞(坦桑尼亚至赞比亚)铁路建设,开始了异国征程
几个月后,因为工作出色,他被派遣到索马里贝布公路工程项目。这条公路全长962公里,终年烈日炎炎,最高气温达50
一般人在那样的环境中呆上十几分钟都难,可邓世维要在平地机上呆七八个小时,每天大汗淋漓干下来,衣服上结成了一圈圈白色的盐斑。这一干就是五年,直到这条被索马里人民誉为“沙漠中的动脉”修通为止
只有初中文化的邓世维勤学好问,白天工作,晚上看书学习。短短几年间,修路、筑坝、机械安装与维修,邓世维样样精通。1983年,邓世维升任索马里阿巴路工程负责人,被评为高级经济师
1986年12月,邓世维接到索马里莫迪尔项目筹建临时设施的任务,当时很多工人都回国了
人手不够,邓世维就发动当地工人,平整场地,修建临时道路和房屋。等国内人员到齐后,他率领工友啃起了“硬骨头”
1987年3月的一天,邓世维从摩加迪沙往工地运设备,往返594公里,公路坑洼难行,回到驻地已是凌晨两点多,天一亮,他又出现在施工第一线。在邓世维的率领下,项目月产值达11万美元,创出当时项目修建的最高效益
坦赞铁路、索马里贝布公路、马达加斯加2号公路、乌干达帕夸奇公路……在近40年的岁月中,邓世维为非洲人民铺路架桥、修渠引水,足迹遍及大半个非洲
临危受命创造奇迹
1997年,邓世维光荣退休,他的身后是一串耀眼的光环:先后11次被中国大使馆评为先进工作者,两次被评为劳动模范,获得索马里共和国总统颁发的国家银质奖章……
拥有这些光环,他本该安享晚年,可他始终惦记着非洲那片贫瘠的土地
XX年3月,重庆对外建设总公司承包的乌干达帕夸奇公路工程出现严重“窝工”:工期已经过半,而工程量完成不足30%
当时,业主方摇着头下了结论:“中国人要想完成工程,除非发生奇迹。”接着,业主方要求中方施工项目经理离场,派第三国监理介入管理。如果那样,不仅公司会损失惨重,国家的形象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听完公司负责人的诉说,65岁的老党员邓世维坐不住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促使他再度出山:“我就不信,中国人做不好这件事!”
XX年3月23日,当邓世维夫妇来到乌干达时,大使馆参赞周善青握着他的双手激动地说:“有你当项目经理,这下工程有救了!”
当晚,邓世维在日记中记下了这样一句话:“把这个项目办好,挽回对外影响!”
邓世维的到来给工友们吃了一颗定心丸,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为了抢回工期,关键的工作他亲临现场,一般的事项大胆启用年轻人,夜以继日地赶工程
在邓世维的科学管理下,工程进度快速提高,局面很快被扭转。连当时因挑剔闻名的联邦德国监理工程师瓦尔特先生都竖起拇指称赞:“邓先生是一位优秀的现场经理。”
XX年,乌干达帕夸奇公路工程圆满竣工,重庆对外建设总公司成功索赔工程款240万美元。乌干达公路局局长皮特称该工程的完工是一个奇迹。乌干达国家工程部部长更是高度赞扬:“这改变了我们对重庆公司的印象,也改变了我们对中国人的印象。”
播种友谊的爱心使者
“非洲的条件很苦,住在帐篷里,蚊子一抓一大把,瘟疫、疟疾横行……”在乌干达干了多年的李成轩回忆着非洲的艰苦生活,感慨万千。而这些,邓世维从来不曾对国内的亲友们提及过
在非洲,邓世维总是在工作之余和老伴垦荒种粮、种蔬菜,然后,教非洲朋友做中国饭菜,过节还和当地人一起庆祝
李成轩是跟随邓世维十多年的老工人了。他回忆说,几年前的一天,邓世维从乌干达的一个营地检查回来,刚下车,就被一个年轻的乞丐拦住了
看到衣衫褴褛、饥肠辘辘的黑人兄弟,邓世维掏光了身上所有的钱。临走时,还用当地语言关切地问:“你愿意得到一份工作吗?有了工作,你就可以自食其力了。”那个年轻人使劲地点了点头。几天之后,邓世维在工地上为年轻人找了一份看守仓库的工作
当时很多人对他的做法不赞成。因为在非洲,当地人的偷窃行为防不胜防,他们经常为了偷走几十块钱的油桶,而将价格昂贵的沥青直接倾倒在地
就在去年,一个当地青年偷走了价值不菲的原材料,却死活不承认。为了弄清原由,邓世维带着礼物走进青年的家里。当看到家里一贫如洗时,邓世维不仅原谅了他,还将其安排到工地工作。在邓世维的感召下,那个青年不仅工作负责,而且从没有出过差错
多年来,在邓世维的调教下,当地有几十人学会了开平地机,不仅使他们有了一份维持生活的工作,还帮助他们树立了勤劳致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