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红蛋白在{PAMAM—Au/Mb}n行层层组装薄膜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pdfVIP

肌红蛋白在{PAMAM—Au/Mb}n行层层组装薄膜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肌红蛋白在{PAMAM—Au/Mb}n行层层组装薄膜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pdf

第24卷第4期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Vo1.24.No.4 2007年12月 Journal of Fuyang Teachers College(Natural Science) Dec.2007 肌红蛋白在{PAMAM—Au/Mb) 层层组装薄膜 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 张 宏 ,胡乃非 (1.阜阳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236041;2.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100875) 摘 要:以聚酰胺一胺(PAMAM)大分子为模板用硼氢化钠还原氯金酸制得PAMAM—Au纳米复合物,并与肌红蛋白 (myoglobin,Mb)构筑了(PAMAM—Au/Mb} 层层组装薄膜电极.叽红蛋自在此层层组装薄膜电极上实现了直接电 化学,并对过氧化氢的电化学还原有着较好的催化作用. 关键词:肌红蛋白;PAMAM—Au纳米复合物;层层组装薄膜电极;直接电化学 中图分类号:06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4329(2007)04—0001—04 或“稳定剂”,以防止金纳米粒子团聚.其中,聚酰胺一 0 引言 胺(PAMAM)作为一类重要的有机树枝状大分子 蛋白质的直接电化学研究能为探讨蛋白质在生 (dendrimer),因独特的球形对称结构、丰富的内部 命体内的电子转移机制提供模型,同时也为构筑新 孔洞和表面氨基成为制备金纳米粒子优良的模板或 型的生物传感器奠定基础L1].肌红蛋白的血红素辅 稳定剂,使金纳米粒子的形貌、尺寸和稳定性均得到 基具有电化学活性,且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因此肌红 控制. 蛋白是研究蛋白质电化学非常好的模型蛋白质.但 本文以第四代PAMAM为模板,利用硼氢化钠 是由于蛋白质的电活性中心深埋在多肽链内部,且 还原氯金酸制得PAMAM—Au纳米复合物,用PA— 蛋白质在吸附时容易变性,溶液中的蛋白质在裸的 MAM—Au纳米复合物与Mb进行了层层组装,记作 固体电极上很难实现其直接电化学[21I1].因此,将蛋 {PAMAM—Au/Mb) .实现了肌红蛋白在此层层组 白质固定在薄膜中以实现其直接电化学成为一个重 装薄膜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及对过氧化氢电化学还 要的研究方向 J. 原的催化. 层层组装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构建蛋白质多层 薄膜的方法,其核心是电荷反转,其优点在于薄膜的 1 实验部分 组成、构造、层数甚至每层的厚度均可精确地加以控 1.1 试剂与仪器 制,且操作方法简便、成膜材料丰富.目前利用纳米 马骨骼肌红蛋白(Mb,Mw 17800)购于Sigma 粒子与蛋白质构筑层层组装薄膜电极的报道很 公司,使用前没有进一步纯化.第四代聚酰胺一胺树 多[6-83,其中金纳米粒子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大 枝状分子(PAMAM,内部核为乙二胺,表面基团为 的比表面积和绝佳的导电性而被广泛用于蛋白质薄 氨基,数目为64个,分子尺寸为4.5 nm,Mw 14215) 膜电极的制备[g 。。,金纳米粒子在加速薄膜中蛋白 以及氯金酸均来自于Adrich公司.醋酸缓冲溶液 质电子转移上起到了“电子天线”的作用L1。。.但金纳 (pH一5.0)、磷酸缓冲溶液(pH一7.0)浓度均为 米粒子,特别是小粒径的金纳米粒子在制备和组装 0.1 M并含0.1 M KC1.实验均在室温(18±2‘C)下 过程的团聚现象也非常突出,因此在合成金溶胶时 进行.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所有溶液均用二次水配 往往需要加入某些试剂作为金纳米粒子的“保护剂” 制.高纯氮除氧. 收稿日期:2007—10—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张 宏(1967一).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