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解读蒲松龄俚曲曲牌乐语.pdf
38
文章编号:1002.3712(2007)04.0038.17
解读蒲松龄俚曲曲牌乐语
刘晓静
(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本文通过大量的蒲松龄俚曲曲牌常用乐语的分析,总结出
了其曲调风格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音动律有关,它是民
族音调“三音组”的典型运用,是继承我国民族音乐创腔传统的具
体例证。
关键词:三音组;音动律;乐语;风格
中图分类号:I207.37 文献标识码:A
在研究蒲松龄俚曲音乐的过程中,为了掌握更多的第一手材
料,我曾多次离开案头,深入到蒲松龄家乡山东淄博去采风,去聆
听,去学习承传者歌唱的俚曲曲牌艺术。每次回来,我不仅回味着
蒲松龄俚曲音乐优美、淡雅、清丽的画境,还沉浸在清新、隽永、淳
厚的诗情里。
蒲松龄俚曲曲牌音乐充满了淄川地方乡音,散发着民族心
声,而日-曲牌问风格统一,好像有什么理论和法则,把这些曲牌音
乐链接成了一个整体。我带着这个问题,对蒲松龄俚曲曲凋中的
音乐语言进行了探索。
在1957年1 1月,由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民族音乐论文集第
二集》中,有一篇《简谈五声调式中各音级的相互关系》的论文。它
收稿日期:2007—12—04
作者简介:刘晓静(1964一),女,山东济南人,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
授,民族音乐学博士。
解读蒲松龄俚曲曲牌乐语 39
通过大量民歌的分析,归纳出来了民族五声音阶在曲调进行中各
个音的运行规律。这是我国建国后最早提出民族曲调风格形成的
“三音小组”理论的文章。此文提出:“在中国民间音乐中,三音小
组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它成为‘歌腔’的基础”。作者借用了生物
学上的名词“基因”,说明“三音小组”是形成民族曲调风格的“基
因”,并在该文和以后的研究中使“三音小组”的理论逐渐完善,成
为五声音阶和以五声为基础的七声音阶的“调式音动律”理论。
“调式音动律”包括调式和调式中两种性质乐音的走向、“三
音小组”的原型和变体等内容。
民族五声调式中的两种性质的乐音:一种是静音,一种是动
音。静音具有调式稳定性质;动音在调式中是不稳定的,有进入静
音的倾向。如下:
(1)官调式 订 或 n — f
(2)商调式 ]3 ir
(3)角调式 15 或3 广
(4)微调式 广
(5)羽调式一6 [ 2 3 5 或6需
动音除上述所示,做常规运动外,也常做如下的一些非常规进
1、反向解决
2、装饰解决
3、副音转换解决
4、延迟解决
40 纪念聊斋俚曲被审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号
5、跳进解决
6、综合解决
五声音阶中的每个音都可构成 “三音小组”。如宫调式有:
123、235、356、561、612五个原型(上行)。下行也有五个原型,每个
原型又有四种变体。如:123,其变体还有132、231、213、312。“三音
小组”还可因为增音、减音而派生更多的变体。“三音小组”总起来
即:
原型:(上行) (下行)
变体:
1、转换式(颠倒原型三音小组中各音的顺序)
2、重复式(重复三音小组中的一音或数音)
3、连环式(两种或两种以上三音小组的混合)
4、减音式(省略原型三音小组中的某音)
5、增音式(原型三音小组进行的中途,插进一个反方向的音)
七声调式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因此,上述的所有原型和变
体的三音小组形式,仍然都是主要的,但是由于七声调式中,增加
了“变声”(清角、变徵、变宫、清羽),三音小组也就更加丰富了。例
如:234、23 、345、 56、567、6 71、712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