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我国鄱阳湖流域水利建设初探.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我国鄱阳湖流域水利建设初探

新我国鄱阳湖流域水利建设初探[摘要]从1949年至XX年代末,鄱阳湖流域各类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社会水利设施的落后状况,为江西农业经济的恢复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新中国鄱阳湖流域水利建设 晚清民国。中国社会在动荡中迎来转型。虽说地方政府历来对重视水利建设。但和近代中国整体社会渐趋衰落的趋势一样,传统水利也一步步走向衰败。江西各地水旱灾害不断,人民生命财产面临着巨大祸患。据《江西水利志》数据分析,从道光二十年(1840年)起的近代江西百余年间,共发生大的水旱灾害40次,几乎每两年就发生一次大的水旱灾害,而小的水旱灾害则年年都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水利建设,从1949年至XX年代末。鄱阳湖流域各类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社会水利设施的落后状况,为江西农业经济的恢复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传统水利的衰落 江西地处南方,雨水充沛,农业经济发达,水利建设向为政府与民间所重视。晚清以降,内忧外患不断,水利工程的修复与新建亦不时进行。据《江西省水利志》载,民国时期,在防洪工程方面,沿江滨湖的圩堤,进行过几次修复,从1928年到1939年春累计完成堵口复堤土石方2600多万立方米。抗日战争胜利后,从1946年到1947年,利用善后救济总署先后拨给的法币3.58亿元和面粉1.8万多吨,共修复堤线长2506公里,完成土方579万立方米,修复涵闸170座。到解放前,全省实有圩堤531座。堤线长3130公里,保护农田440万亩。在各类蓄水工程方面。全省各县修复与新建小型示范水库(山塘)821座,陂坝1710座,池塘水井27318座,实际恢复与扩大灌溉面积140余万亩。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全省实有小型水库塘坝陂堰水井等各类灌溉工程27万多座,蓄引提水总量约30亿立方米。灌溉面积1170万亩,占耕地面积4160万亩的28%,其中保水田452万亩,占耕地面积10.9%。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各类水利设施作用皆十分有限。如抚河大堤和湖区主要圩堤,堤身高只有三四米,顶宽才二三米。自民国元年至38年,新干、清江、丰城、南昌的赣江东堤共有16年决口。抗洪标准不到5年一遇,其他圩堤更是低矮残破而灌溉工程中除槎滩、梅陂、南澳陂等几座灌田万亩以上较大工程抗旱能力较高以外,一般塘坝工程抗旱能力只有二三十天,效益有限 财力紧缺是水利兴修难有起色的主要原因。1928年4月,江西水利局几经周折后正式成立,并制订相应的工作规划:“欲以有限之经费,标本兼治,冀于二十年内消弭未来水旱之灾劫。振兴各河无穷之水利。”但因财政紧张,但加上国共对峙的战争环境,政府既无心亦无力大兴水利,“至十九年春,奉令停发事业经费,裁撤测量队,原定计划因以停辍,不惟测研各河之治本工程无法推进,即整理各圩之急求工程亦不能依法施行。一切修防工事完全责诸困苦颠沛之民力”。政府在水利工程中的退出虽属无奈。但确是事实。而民间力量亦因时局维艰。在财力物力上对水利兴修的投入也十分有限,“自不能不因陋就简,勉为补葺罅漏之策” 生态环境的恶化是当时水利设施作用有限的又一主因。晚清以来,人口增长加剧,人为开发日趋强烈,环境对灾害的承受能力下降,灾害发生的频率及其破坏性增大,传统水利设施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如森林资源破坏非常严重。1942年全流域森林采伐量约为33735万立方米,占森林蓄积量的43.8%,超采量约为森林生长量的2.5倍,严重地违背了森林生态平衡规律,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减弱了防洪堤坝的功效 水利失修,灾害难防,直接带来的是社会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的衰退。抗战时期,1939年荒地面积348.7亩,占全省荒地面积的50.2%。1942年。“全省耕地面积3XX年间徘徊不前,年总产量在4797至5955万石,1937年的稻谷播种面积为2409.1万亩,总产量4796.8万石,而1933年赣江全流域稻谷总产量5955.5万石,1937年总产量比1933年下降XX年新中国成立后,江西水利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在防洪、灌溉、水电、水利教育等方面创造了辉煌的成就 防洪历来是水利工程的基本使命。在防洪堤防建设上,新中国成立十年来,江西全省“总计修建各种水利工程二十七万七千四百多座,其中灌田万亩以上的大、中型工程三百二十多座,灌田千亩以上到万亩的五千多座,开挖渠道约十万公里,整修圩堤3500公里,总共完成土石方二十亿立方米。”在1962年赣江、抚河大水后,又进行了几年大规模的培修圩堤工作。从1965年起至XX年代初。赣抚大堤、长江大堤、富大有堤和湖区主要圩堤先后列入国家基建计划和部商项目,有计划地进行了堤防建设。到1990年,全省共有大小圩堤3015座,堤线总长9259公里,保护农田944万余亩,累计完成土方3亿多立方米,护岩护坡石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