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中那些湖南志士.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辛亥革命中那些湖南志士编者按:百年辛亥,百年沧桑。今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爆发百周年纪念日,本刊特设专栏纪念,推出《辛亥革命中的那些湖南志士》、《湖南人与武昌首义》、《湘籍留日学生与辛亥革命》等三篇文章,和读者一起缅怀湖南人在辛亥革命中的丰功伟绩。 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拐点。它的爆发,是千千万万爱国志士前仆后继,用无量头颅无量血奏响的时代最强音;它的成功,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画上了休止符,使民主共和的理念深入人心,从此天下成为天下人之天下,而非一家一姓之私器。时光悠悠,百载荏苒,回眸那幅百年前波澜壮阔的革命画卷,湖南人无疑在其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国士已逝,忠骨依旧,拂去积厚已久的历史尘埃,让我们重读三湘先辈的慷慨壮烈 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 历史进入19世纪末,清王朝已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它的衰亡期。1895年甲午战争惨败后,国势阽危,山河日颓。然而,就如同病入膏肓的人拒绝吃药一样,清廷仍顽固坚持其封建专制统治,对外卑躬屈膝,对内虐民以逞。在百日维新遭封建守旧势力残酷镇压,八国联军侵华导致签订空前耻辱的《辛丑条约》后,广大有识之士认识到:腐朽满清已不可救药,要想避免亡国灭种之惨剧,唯有动“大手术”――革命!而革命的第一要务在于思想启蒙,在当时中国这个自秦以后便无民权的国度,要唤醒被封建专制荼毒数千年之久的民众,谈何容易?!无数志士为此纷纷发奋著书,大声疾呼。在他们中间,有两位湖南人用特殊的方式表达了他们的革命气节 在英国利物浦的安菲尔德公墓,耸立着一块高大巍峨的宝塔状花岗石墓碑,碑塔正面中文书写:“中国蹈海烈士杨先生守仁墓。”塔基用英文写成,中文译为“中国烈士杨守仁,是因政治思想而死的,死时40岁,1910年8月5日”。这名叫杨守仁的中国人,为何在遥远的异乡埋骨百年,他又有着怎样的经历? 1902年冬,有一本书名为《新湖南》在日本东京刊行,而这本以省区命名的书,内容却“名不副实”。书里愤懑地指出:“中兴后,数十年来吾湖南人无日不在黑暗地狱中”,“迫矣蹙矣,亡无日矣”,感叹列强“于是以扶植满洲政府为兼弱攻昧之秘藏,以开中国门户为断腰绝臂之妙术,满洲政府为之伥,而列强为之虎,满洲政府为之,而列强为之罗”。痛斥满清官僚“见西客则为娼妓之迷人,见湖南士民则如苍鼠之变虎!”还主张要“改造社会”,“不能仍旧社会而组织之,必须破坏旧社会而涤荡之!”这本“大逆不道”的“反书”一经出版,立即引起时人的普遍关注,很快“风行于世”,并且大量越海“传布内地”,成为当时散布“最多”、影响最大的读物之一。这个大胆的作者就是长沙人杨守仁。他的本名叫杨毓麟,出生于一个小康之家,少年时就“益泛览国朝人经说、本国文学、历史。尤留心经世之学,欢迎人所著关于时事之书,独居深念,辄感愤不能自已” 除了写成《新湖南》这本要早于邹容的《革命军》、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革命启蒙书,杨毓麟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雄浑天下的文笔。1907年,他受聘为《神州日报》总主笔。其间,他撰写了大量的社论、小品文,鞭挞专制,讥讽时弊,不遗余力。其文大胆泼辣,幽默滑稽,时人誉之为“公之文欲天下哭则哭,欲天下歌则歌” 他并非舞文弄墨的一介书生。留日期间,他 “专主暗杀,研究爆炸物十余种,尝就横滨梁某学制炸药,因拂案误触药屑失慎,一眼失明。党人能制炸弹,自守仁始”。1903年4月,留日学生集会于东京,召开拒俄大会,决定成立拒俄义勇队,他积极参加,担任北方暗杀团团长。1904年,他参与华兴会组织的长沙起义失败后,为逃避清廷追捕,改名为杨守仁,并与宋教仁等一起逃亡日本,后在日本正式加入同盟会 1911年夏,杨毓麟在英国苏格兰爱伯丁大学专习英文,闻听黄花岗起义失败,同盟会菁华多殁于此役,于是忧愤难寐,时哭时歌,“精神痛苦,如火中烧”。后更闻列强有实行瓜分中国之说,痛苦日甚,不能自持,遂留下遗书后,于1911年8月5日赴英利物浦大西洋海岸边投海自沉。噩耗传至国内,黄兴悲痛不已,称:“适得杨君笃生在伦敦自沉消息,感情所触,几欲自裁。” 杨毓麟虽未阵亡于沙场,然为黄花岗而蹈海追殉,当为“黄花岗第七十三烈士”亦不为过! 无独有偶,在杨毓麟之前,也有一位湖南志士与他殊途同归,他就是新化人陈天华 与杨毓麟倾向于“中等社会”领导革命不同,陈天华则带有草根色彩。他幼时从父识读,虽家境贫寒,仍坚持好学不辍。1903年春,他获官费留学日本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同年,先后撰写了《猛回头》和《警世钟》这两部流传千古的著作 革命浪潮汹涌而至,清廷惶恐万分,多次向日本政府施压,要求取缔在日留学生的革命活动。1905年11月2日,日本文部省颁布《关于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则》,严禁中国留学生的革命活动,干涉留学生的集会、结社、言论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