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父亲刘毓标战斗足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追寻父亲刘毓标战斗足迹

追寻父亲刘毓标战斗足迹庚寅三月,江南春绿,杜鹃花红,万物竞发。我们兄弟姐妹,走进皖南、赣东北、浙西这片热土,追寻那风雨如晦的年代里,敬爱的父亲刘毓标留下的战斗足迹 在这片土地上,父亲曾经担任皖南特委委员,歙县县委书记,太平中心县委书记,红军独立团政委,皖浙赣省委委员、组织部长。他和战友们一起,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在这里,他们组织柯村暴动,成立皖南苏维埃政府;开辟鄣公山游击根据地,使之成为皖浙赣边区坚持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促成瑶里改编,把革命火种汇入新四军这支抗日铁流。在这片热土上,父亲经历了他革命生涯中最艰难也是最辉煌的时期 寻访这片土地,是我们多年的夙愿。这一夙愿终在我们兄弟姐妹相继退出工作岗位后,得以实现。临行前,我把手机铃声设定为《十送红军》,在那熟悉而亲切的乐曲相伴中,踏上了征程 一路走来,一路思念,一路感怀…… 皖南,是1934年至1939年间父亲战斗、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他的足迹遍及了除芜湖地区以外的宣城、铜陵、池州、黄山4个地区,尤其是黄山地区的三区四县(屯溪、黄山、徽州、歙县、休宁、祁门、黟县)。父亲对那里的山水、对那里的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说过:“在三年游击战争中,我们就是三靠――靠党、靠山、靠群众。” 我们来到了屯溪(现为黄山市屯溪区)老街69号 这是一栋清末民初建造的二层砖木小楼,曾经营过一家中药铺子,门口挂着牌匾“合记春号”。这家店铺在老街众多临街的商铺中并不起眼,但在当年,它却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闽浙赣省委建立的皖南特委机关驻地。1986年,父亲曾写道:“追忆五十二年前,皖南特委驻此间。播撒火种遍江南,工农奋起辟新天。先烈洒尽满腔血,换来春色满人间。”当年,父亲从赣东北潜入皖南白区,仅到过屯溪特委机关一次,但这仅有的一次,却使他铭记于心。整整50年后,当中共屯溪市委请他现场确认皖南特委旧址时,他依然识得已改为“大众油点店”的老街69号就是当年的“合记春号”药店,并得到了当地老居民的佐证。在惊叹父亲超强记忆力的同时,我想,这也是那个特殊年代的特殊记忆吧! 随后,我们来到了歙县(现属黄山市)古城 歙县,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积淀,它是古徽州府府衙所在地、徽文化发祥地、徽商发源地、徽墨之都、歙砚之乡。当我们漫步在年代久远的青石板路上,观赏“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的四角八柱大牌坊时,我想,当年的父亲是无暇顾及这些的 1934年4月,父亲受方志敏和皖南特委指派,担任中共歙县县委书记。这里,远离苏区,交通不便,不仅工作困难很大,就连维持生活都要靠自谋职业。在两个多月的日子里,父亲这个县委书记,在轿行里当过轿夫,在早点铺里当过伙计,炸油条、卖稀饭。他利用这些职业,在轿行的工人中、县衙保安队的士兵中、小学校的教师中,努力发展党的组织,积极开展对敌斗争 我们接着来到了黟县柯村 1934年6月,受皖南特委的指派,父亲从歙县潜口(现属黄山市徽州区)出发,翻越重重大山,来到黟县柯村,担任中共太平(现为黄山市黄山区)中心县委书记。当年的柯村,道路崎岖,交通闭塞,地处太平、石埭(今石台县)、黟县、祁门4县边陲,北临长江,东倚黄山,南联浙赣,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并且自大革命时期,即有党组织在此活动,有开展革命斗争的优势 1934年8月21日,在中共太平中心县委的领导下,柯村地区爆发了农民暴动。暴动成功后, 1934年10月,皖南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建立,创建了方圆百余里的红色苏区。柯村暴动声势大、范围广,是土地革命时期皖南地区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农民暴动,有力地配合了闽浙赣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和方志敏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皖南的行动,震撼了敌人在皖南的统治。领导柯村暴动,是父亲独立领导较大规模革命斗争的开端 皖南苏维埃政府成立后,父亲和他的战友们做了大量工作: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武装斗争,巩固和保卫苏区;划阶级,分田地;举办各种训练班,培训干部和骨干;接应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休整,慰问红军,救治伤员,等等。1934年12月,方志敏在这里召开群众大会和干部会议,听取了父亲等人的汇报,确定由先遣队侦察营和当地武装组建皖南独立团,由父亲任团政委,并写下了“紧握枪,任他风暴”的指示。抗日先遣队转移后,敌人重兵尾随而来,大肆烧杀抢掠,柯村苏区转为游击区,进入了十分残酷的斗争时期 从1934年底至1935年5月,有50多名皖南苏维埃、县、区、乡负责干部以及交通员先后英勇牺牲。领导过柯村暴动的中共太平中心县委7名委员中,有5人牺牲。让我们记住那些烈士的名字吧:皖南苏维埃政府主席宁春生(闽浙赣省委委员)、副主席方再兴,太平中心县委委员韩锦侯(柯村暴动总指挥、黟祁县委书记)、王和生(石埭县委书记)、储高阳、储汉仪、盛守根,太平县委书记宁月生…… 我们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