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和漕河泾地区水利.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则徐和漕河泾地区水利

林则徐和漕河泾地区水利漕河泾位于上海县城西南十八里,是明代中叶兴起的一个市镇,“以布米渐聚成市”。进入清代,沿今漕河泾自东至西分布有东镇、中镇和西镇三部分,中镇最热闹,“巨商集于此”。漕河泾与蒲汇塘在镇中垂直相接,东通龙华港,并可进入黄浦江 清道光十二年(1832)二月,林则徐任江苏巡抚。在前后五年左右的任期内,他对今江苏和上海地区的农业、水利、救灾等落实了不少具体措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清光绪年间唐锡瑞所撰《二十六保志》,即《漕河泾志》,在卷一《水利》中谈到了林则徐在今上海地区开展的水利建设 道光十六年(1836),上海知县黄冕奉林则徐命令开挖蒲汇塘、肇嘉浜、李泾和新泾等河道。工程完工后,漕河泾人沈泰等向有关部门上奏了一书,提议保留拦潮大坝。林则徐在这封奏书上作了批示,提到自己在上海县疏浚蒲汇塘等四条河流时“亲临阅视”,有关部门“逐段验量,均已一律深通”,工程合格已经完工,华亭、娄县、青浦、上海四县百姓“踊跃从事,经理得宜,深堪嘉尚” 工程到此本该结束,但据沈泰等人说,通常在河道浚工后,将塘口拦潮大坝开挖,结果是“浑水内灌,致积泥沙”,没到就一二年河道淤积如平陆,所以请官方批准不再挖掉大坝。林则徐在批件中说自己作了调查,龙华港“通达浦口”,与黄浦江相连,因此潮汐灌人内河,很容易淤积。虽然这些河道规定五年一浚,但道光八年之后由于灾荒,没有再开挖,而且开河经费浩大,很难很快筹集。这次河道好不容易开挖了,如果任由潮汐往来,不久仍然会淤塞的,那么这次大规模的开挖就可惜掉了。所以他认为沈泰等人请留塘口大坝是“因地制宜,有利无害之计”。蒲汇塘等四条河流相互贯通,可以通往吴淞江,由吴淞江同样也能进入黄浦江后人海。这样,西来的河水不致壅遏,而且由于抬高了水位还能有助于吴淞江泄水入黄浦。保留大坝的缺点是船只不能经蒲汇塘直接进入龙华港,但“稍有绕越,亦不甚远”。林则徐权衡利害轻重,同意沈泰等人的请求,“将龙华港大坝常留不放,以截浑潮”。如果对岸的百姓有意见,地方官员应该对他们进行说服教育,使他们不要有什么想法。他让苏松太道下文件给上海县“立案遵办,务垂永久,以重水利,而顺舆隋” 从这件批文来看,林则徐是十分重视水利建设的,对上海西南地区的河流水势十分熟悉,他亲力亲为,细致了解水情,拨巨款开挖河道,对河道流经范围内的百姓生活十分关心 林则徐的批示中所说的“塘口拦潮大坝”,后又说的“龙华港拦潮大坝”,究竟位置在哪里?蒲汇塘南与漕河泾呈丁字垂直相连,而两河连接处向东不远,就是龙华港,所以林则徐批示中的称呼就有点模糊,估计这个拦潮大坝就在两河垂直相交处,坝呈南北向,横跨在漕河泾上。因为至道光二十三年,“蒲汇塘大坝遭潮冲击俱毁”,如果坝呈东西向,冲毁的可能性就不是很大 《二十六保志》说这个大坝在十五图,所以巡道吴健彰提出要让二十六保十五图的“董保赔筑”,其原因为十五图是这个大坝的所在地。以该志所绘的地图对照,大坝应在漕河泾东镇和西镇的交界处 这次,坝还没有重筑,有不少人就上书反对,因为从漕河泾不能通向蒲汇塘了,对交通十分不便,而且肇嘉浜以南、蒲汇塘以东、日赤港以西地区,“水难泄泻,一片汪洋”。他们说保留拦潮大坝只对远在漕河泾镇西的七宝镇人有利,他们“假托浑水,呈行宣坝,阴图私利,不顾大局”。如果现在再筑大坝,“有益于西河,贻害于东”,即对坝西地区是有益的,但蒲汇塘以东地区就要倒霉了,“河道―方不通,即―方受病” 不过还真如前人所说的,没有了拦潮大坝,浑水进入蒲汇塘,泥沙沉积,不久河道变浅。咸丰八年(1858),重浚蒲汇塘,并且在龙华港小闸桥筑坝,“永禁开挖,以御浊潮”。如此说来,林则徐当年的做法虽说不是完全成功,但还是有一定的道理。保留拦潮大坝有利有害,但不筑大坝害处可能更大 林则徐在上海兴修水利的第二年(1837)正月,以功升为湖广总督,看来朝廷对他的工作是极为肯定的。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