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派”、“海派”的源流探悉.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京派”、“海派”的源流探悉.pdf

2008年1月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an.2oo8 第5卷 第1期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e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V01.5 No.1 “京派” 、“海派”的源流探悉 孙 姝 (淮阴工学院 人文与社会科学系,江苏 淮安223002) 摘 要:上个世纪的30年代,曾经发生过一次非常著名的论争。这场论争主要发生在当时聚集在北京、上海两 地的:t.A-f,3。现在,我们回顾往昔,把这场南北对峙的局面称为“京派”、“海派”之争。主要是由两地的文学观的分 歧和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所引发的。本篇文章主要就是探寻这场论争的背景、发生原因及过程。希望能对几十年前的 那场持续近两年的论争再次进行近距离的了解,并从中找到一些有益的东西。 关键词:京派;海派;官的帮闲;商的帮忙 来也谈哲学史,也要说“左倾”。这就是所谓海派。如邀集若干 1933年10月,沈从文在他和杨振声主编的《大公报=》‘‘文 新新文人,冒充风雅,名士相聚一堂,吟诗论文,或远谈希腊罗 艺副刊”上发表了《文学者的态度》一文,引发了一场“京派”、 马,或近谈文士女人,行为与扶乩猜诗谜相差一间。从官方拿 “海派”的论争。 到了点钱,则吃吃喝喝,办什么文艺会。招纳子弟,哄骗读者, 文章说:“平常人以生活节制产生生活的艺术,他们则以 思想浅薄可笑,伎俩下流难言,也就是所谓“海派”。感情主义 放荡不羁为洒脱;平常人以游手好闲为罪过.他们则以终日闲 的左倾,勇如狮子,一看情形不对时,即刻自首投降,且指认栽 谈为高雅;平常作家在作品成绩上努力,他们则在作品宣传上 害友人,邀功牟利,也就是所谓海派。因渴慕出名,在作品之外 努力,这类人在上海寄生于书店、报馆、官办的杂志,在北京则 去利用种种方法招摇:或与小刊物互通声气,自作有利于己的 寄生于大学、中学以及种种教育机关。”I:1 消息;或每书一出,各处请人批评;或偷掠他人作品,作为自己 从文中可以看出,沈从文并未明确地针对具体的人与事, 文章;或借用小报,去制造旁人谣言,传递撮巧不实的消息,凡 而是表明一种文学态度。并且,沈从文也没有说这种不严肃的 此种种.也就是所谓海派。 文学态度,是上海某一团体的特征.而是把北京和上海两地作 我们援引鲁迅的《上海文艺之一瞥》中的著名论断即上海 家相提并论。但显然他的这种批判一切的口气不仅不够谨慎, 的文人多是一些“才子+流氓”。这篇文章大抵勾勒了三十年代 反而颇有点20年代独立于文坛或者说他和丁玲、胡电频被排 上海文艺的某种当时性状,这篇文章很大部分直指向盘踞在 挤在文坛之外的那种愤愤不平的味道。但就上海作家而言,30 上海多年的鸳鸯蝴蝶派,但鸳鸯蝴蝶派缺乏理论常识.一味以 年代的沈从文早已不是文坛的独行客,且恰恰是和他批评到 趣味主义的直觉来消解他们提出的崇高的文学设想。面对论 的所谓“在北京教书”的学院文人关系非同寻常的密切,那么 争。他们不堪一击。 在上海作家听来,沈从文真正指责的其实恐怕只是“在上海寄 生于报馆、书店、官办的杂志”的作家们。于是,上海的作家、批 这场由沈从文挑起的激烈的论战,在上海引起了轩然大 评家们迅速做出反应。苏汶马上在同年12月出版的《现代》杂 波,有意思的是除去鸳鸯蝴蝶派的诸位作家外的上海文人基 志上,发表了题为《文人在上海》的反批评的文章,确认沈从文 本上都群起亢奋地纷纷撰文反击,如苏汶、曹聚仁、胡风、姚雪 的批评是针对上海作家的,并且反过来对北平的作家作了一 垠等。但确如鲁迅所说,上海作家对批评的反应,不过是“小人 通挖苦与讽刺。于是,这场著名的“京”“海”派论争拉开了序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