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设计艺术的文化精神比较.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日设计艺术的文化精神比较.pdf

! 匦 中日设计艺术的文化精神比较 口 戴素素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0) 摘 要 中国和日本虽然都属于东方民族,但中国的设计艺术和日本的设计艺术毕竟生存在不同的国度,两国的设计艺 术中体现出的文化精神也必然不同.同样在对待西方设计上,中国表现了泱泱大国容纳-ff)z1的博大胸怀,而日本却表现出了 一 个好学生的“追赶性”。我们在学习和借鉴任何外来文化时,只有认真分析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借鉴人家优秀 的东西,将其融入到本民族的艺术创造之中。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设计艺术 文化精神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72-7894(2008)01—185—02 当El本的设计艺术作品闪烁着东方理念的设计思想的时候,也 的艺术主张。 给中国的设计艺术发展带来很多可贵的启示。过去一些学者认为中 纵览从古到今的中国艺术,其多“大美”而空灵,可见中华民族 El文化因为都是东方文化所以具有一致性。其实在文化精神上,中 文化底蕴渗透之深。在虚灵与淡泊中求“大象”,在潇洒与飘逸中求 国和El本缺存在较大差异。 “大美”,成为传统的中国设计的一个特征。 一 、 中国设计艺术的“超乎技”与日本设计艺术的“制作性” 三、中国设计艺术的“成教化。助人伦”与日本设计艺术的“纯 无论绘画还是其他艺术门类,El本的艺术家都有一种“工匠般 欣赏性” 的执著”。刘晓路①说:“El本人天生带有一种工匠精神,El语为 ‘役 El本强调艺术的纯欣赏性,El本美术很多是纯欣赏性的小品, 人’性。”⑦“El本很少有西方那种‘纯艺术’,它的建筑、雕塑、绘 纯欣赏性成为El本美术的又一个重要特征。 画、书法往往都带有工艺美术的装饰色彩,以至在西方人的眼中,El 而中国历来重视艺术的教化作用,在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里就 本是工艺美术之国。‘漆器’居然成为El本的代名词——英语中,它 已经把审美与道德的完善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据《论语》记载:‘f子 们是一个词,只是大小写不同:japan指漆器,Japan指El本。”如果 El: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认为音乐甚至可以取代天命 说El本的设计也充满着“工匠般的执著”精神的话,是一点也不过 神权成为讴歌昭彰的工具,使人们在对乐的追求中走向人格修养的 分的。El本设计艺术作品最大的魅力,也正是将El本 “工匠般的执 自我完善。 “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将这两句话视为中国绘画 著”精神注入了设计形态之中。El本艺术家以El本民族特有的 的首要宗旨。 …役人’性”的思维方式,精益求精的工艺制作,赢得了世人赞誉。 El本装帧家菊地信义设计的 《风仙花》、《白蔷薇之声》、《俳 而在中国文化中,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主张 “艺术要摈弃匠 句徒然草》、《槿》等书籍的封面,均是以花草的纯自然美做点缀 气”,把“匠气”视为一切艺术的大忌,提倡艺术要“超乎技”而“进 的。El本设计中的花草形象,除了体现与设计内容的一致之外,并没 乎道”,达到“庖丁解牛”中所说的“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 有太多地赋予人格化的寓意,只是凝聚着El本人单的比喻,而不是 神欲行”的境界。中国人把“道”高高地放在“技”之上,认为艺术 教化人格的升华。El本设计艺术“非功利的纯欣赏性”,酿造出了El 只要表达了“天人合一”的“道”,任何刻意雕琢和斧凿的“制作” 本审美的独特趣味。 都是多余的。在中国文化精神中,艺术家关上的“神韵”与“意象”。 中国如果以梅、兰、竹、菊做设计元素,则绝不仅仅是为了装饰, 因此.中国的艺术往往表达的是艺术品之“道”,而不是炫耀艺术制 而是在张扬梅、兰、竹菊所寓意的教化功能。因为在中国文化中,梅、 造之“技”。把中El两国的设计艺术品摆在一起,就会发现这种反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