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学06-3班生药重点药总结 生药重点药 冬虫夏草 cordyceps 补虚药
生药重点药
冬虫夏草 Cordyceps
补虚药
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体 子座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补肺益肾,止血化痰 既补肾阳又益肺阴
四川 青海 西藏 云南 甘肃
海拔3500米以上 高山草甸 山坡树下烂叶层
采制 夏至前后 子座出土而孢子未散发 晒至6~7成干,去杂、晒干或低温烘干
性状 气微腥 虫体:似蚕、环纹、足八对(头3中4尾1)其中中4最明显、棕黄、头红棕 子座:细柱、纵皱、上部稍膨大、多长于虫体、深棕 优质:完整、虫体肥大、子座短、外色亮黄内色白
显微特征 无高等植物组织特征(纤维、导管、淀粉粒) 子囊、子囊壳、菌丝、虫体碎片、体表刚毛
化学成分 虫草素及腺苷(核苷类成分)、甾醇、生物碱、多糖、蛋白、氨基酸
含量测定 腺苷含量不得少于0.01%
药理作用 平喘祛痰(核苷)、保护肾脏(核苷)、免疫双向调节(蛋白、氨基酸、多糖、核苷)、抗肿瘤(虫草多糖/核苷类)
非正品:亚香棒虫草、香棒虫草、蛹虫草(北虫草)、新疆虫草、凉山虫草
伪品:白僵蚕、地蚕、草石蚕、石蚕、甘遂、黄花菜模压品、面粉模压品
麻黄 Ephedrae Herba
解表药
麻黄科植物 草麻黄Ephedra sinica 中麻黄E.intermedia 木贼麻黄E.equisetina 干燥草质茎
性温、味辛、微苦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尿消肿
风寒感冒 支气管哮喘 水肿
《神农本草经》 中品
英文名:Ephedra Herb
3种麻黄的主要区别:
采制:9~10月割草质茎 晾至7~8成干后晒干 暴晒变黄霜冻变红影响药效
产地:草麻黄:内蒙、河北、山西、新疆 中麻黄:内蒙、甘肃、青海 木贼麻黄:内蒙、河北、山西、新疆、甘肃、宁夏
草麻黄:山坡、平原、干燥荒地、草原、河床 中麻黄:荒漠、沙滩、干燥山坡草地 木贼麻黄:干旱山区山脊、山顶、岩壁
3种麻黄药材性状区别:
草麻黄 中麻黄 木贼麻黄 形状 细长圆柱 略呈三棱状 细圆柱 直径mm 1~2 1.5~3 1~1.5 纵棱数(条) 18~20 18~28 13~14 节间长cm 2~6 2~6 1.5~3 鳞叶下部合生处 1/2 3/4 2/3 裂片数 2 3 2 裂片形状 锐三角形,反曲 稍反曲 钝三角形,不反曲 3种麻黄横切面区别:
显微特征 草麻黄 中麻黄 木贼麻黄 茎节间横切面 棱脊数(条) 18~20 18~28 13~14 维管束数(个) 8~10 12~15 8~10 形成层环形状 类圆形 类三角形 类圆形 髓薄壁细胞壁 非木化 微木化 木化 环髓纤维 偶有 多 无 茎节横切面 维管束数 2 3 2 皮层内侧石细胞 少 多 无 螺纹导管、具缘纹孔导管、草酸钙方晶砂晶、石细胞、下陷气孔长轴与表皮细胞长轴平行、保卫细胞电话筒状或哑铃状、麻黄式穿孔板、角质层
多种有机胺类生物碱(麻黄碱、伪麻黄碱、去甲麻、去甲伪麻、甲麻、甲伪麻)、黄酮类成分、挥发油、多糖、芳香酸类
理化:粉末——(微量升华)——细小颗粒状或针状结晶;麻黄酸性水浸液+碘化铋钾——黄色沉淀(麻、伪麻)/+碘化汞钾——无沉淀;L-麻黄碱 双缩脲反应——紫色螯合物(麻、伪麻、去甲麻、去甲伪麻)
药理:缩血管升压(麻);平喘抗炎(麻、伪麻);抗病原体(麻黄煎剂、挥发油);解热发汗(挥发油);利尿(伪麻);降糖、调脂、抗氧化(多糖)
非正品:单子麻黄(四川) 西藏中麻黄(西藏) 丽江麻黄(云南) 膜果麻黄(甘肃)
麻黄根:草麻黄与中麻黄的干燥根与根茎;性平味甘,止汗,用于体虚自汗;麻黄素、麻黄根碱、双黄酮类麻黄宁
细辛 Asari Radix et Rhizoma
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植物 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汉城细辛Asarum sieboidii、华细辛Asarum sieboidii var. seoulense 干燥根及根茎
前两种称辽细辛
祛风散寒 通窍止痛 温肺化饮
《神农本草经》上品(但有毒)
采制: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 去地上部分和泥沙 阴干
产地:北细辛(产量大)、汉城细辛(产量小):辽宁、吉林、黑龙江;华细辛:陕西、湖北、四川
北细辛 汉城细辛 华细辛 原植物形态 花被裂片反折,贴靠于花被管 花被裂片不反折,直立或平展 花被裂片不反折,直立或平展 细辛不过钱(3g) 大量(30~120g),抗类风湿性疼痛
性状:根茎表面灰棕有环节;无主根 须根密生细长 表面灰黄 有支根 质脆易折 断面平坦黄白或白 气香强烈 味辛辣 麻舌
粉末:淡黄灰 浓烈香气 味辛苦 麻舌;油细胞类圆形 壁薄 胞腔内绿黄色油状物;根外皮层细胞类长方形或类多角形 垂周壁细波状弯曲
化学成分:挥发油(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