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预防 减少致癌物接触、戒烟、患者术后膀胱灌注抗癌药物。 前列腺癌 Carcinoma of Prostate CaP在欧美常见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而在美国居第一位,死亡率居第二位,仅次于肺癌。 在我国较少见,近年发病率迅速增加。 发病率黑人最高,白人其次,黄种人最低。 病因不明,与遗传、食物、环境、性激素等有关。 大多数为雄激素依赖型,其发生和发展与雄激素密切相关。 病理 98%为腺癌,多发生于前列腺外周带,大多数为多发病灶,易侵及前列腺尖部。 前列腺癌的显微镜下诊断是以组织学和细胞学特点相结合为基础,有时再加以免疫组化技术来确诊。 CaP可经血行、淋巴扩散或直接侵及邻近器官,以血性转移至脊柱、骨盆最多见。 分级 国外根据腺体分化程度和肿瘤在前列腺间质中生长类型来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以Gleason分级最为普遍。 采用五级10分制的分法,将肿瘤分成主要类型和次要类型,每个类型分为五级计5分,最后分级的评分为两者之和。 Gleason2~4分属于分化良好癌;5~7分属于中等分化癌;8~10分属于分化不良癌。 临床分期 TNM 分期,常用:. T1a 偶发肿瘤,体积﹤所切组织的5% ,直肠指检正常;T1b 偶发肿瘤,体积所切组织的5% ,直肠指检正常;T1c 单纯PSA升高,穿刺活检发现肿瘤,直肠指检及经直肠超声正常。 T2a 肿瘤局限于并<单叶的1/2 T2b 肿瘤局限于并>单叶的1/2 T2c 肿瘤侵犯两叶,但局限于前列腺内; T3a 肿瘤侵犯并突破前列腺一叶或两叶包膜; T3b 肿瘤侵犯精囊; T4 肿瘤侵犯膀胱颈、尿道外括约肌、直肠、肛提肌,和(或)盆壁。 TNM 分期: 临床表现 多数无明显症状,少数以骨转移症状就医。 常在直肠指检、BPH手术标本中偶然发现。 肿瘤较大时可引起排尿困难、尿潴留、血尿等。 骨转移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神经症状。 诊断 直肠指检、经直肠超声检查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是临床诊断的三个主要方法。 直肠指检:可以发现前列腺结节,质地坚硬。 经直肠超声:可以显示前列腺内低回声病灶及其大小与侵及范围。 PSA测定:前列腺癌PSA升高,极度升高多数有转移病灶。 一般≤4 ng/mL CT、MRI:对前列腺癌的范围和分期有重要意义。 平扫显示 前列腺右侧轮廓稍饱满, 密度似有降低 增强显示 前列腺右侧叶片状低密度影, 强化不明显,正常腺实质强化 平扫 增强 前列腺右侧外周带见一结节影,向后外侧突出 全身核素骨扫描:可早期发现骨转移病灶。 CaP确诊依靠经直肠针吸细胞学或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 CaP的治疗 前列腺癌的治疗应根据病人的年龄、全身状况、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等综合因素考虑。 T1a期:可以不作进一步处理,严密观察随诊。 T1b 、T2期:年龄较轻能耐受手术者,可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亦可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 T3 、T4期:以内分泌治疗为主。 内分泌治疗:可行睾丸切除术,配合抗雄激素制剂如比卡鲁胺、氟硝丁酰胺等。亦可每月皮下注射1次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可以达到药物去睾的目的。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前列腺、精囊及邻近的膀胱颈整块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 静脉尿路造影和逆行造影:病变部位显示充盈缺损。 B超、CT、MRI检查对肾盂癌的诊断及与其它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治疗 以手术治疗为主。 手术原则:肾脏+输尿管全长+输尿管开口部位的膀胱壁切除。 局部切除:对侧肾功能受损、肾已切除、活检分化良好、无浸润的带蒂乳头状肿瘤。 微创手术:个别小的肾盂肿瘤可通过内镜手术切除或电灼凝固。 预后 肾盂肿瘤病理差异大,预后悬殊。 手术5年生存率30-60%。 定期随诊中应注意其余尿路上皮器官发生肿瘤的可能,5年内15-75%发生膀胱癌 。 膀胱肿瘤 Tumor of Bladder 病因 环境职业因素:从事化工、染料、皮革、塑料、油漆、橡胶等工作的工人发生膀胱癌的危险性更高。 吸烟:大约1/3的膀胱癌与吸烟有关,危险性增加4倍。 膀胱慢性感染与异物长期刺激:如膀胱结石、膀胱憩室等易诱发膀胱癌。 其它:长期服用非那西丁、内源性色氨酸代谢异常以及癌基因诱导等均与膀胱的发生有关。 病理 组 织 类 型 上皮性肿瘤95% 非上皮性肿瘤1-5% 移行细胞乳头状癌 (最多见) 鳞癌、腺癌各占2~3% 肉瘤、横纹肌肉瘤等 分 化 程 度 Ⅰ级 高分化乳头状癌 低度恶性 Ⅲ级 低分化乳头状癌 高度恶性 Ⅱ级 中分化乳头状癌 中度恶性 Tis-原位癌 Ta-无浸润的乳头状癌 T1-浸润粘膜固有层(表浅) T2a-浸润浅肌层(肌层内1/2) T2b-浸润深肌层(肌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