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阳明伪作考源看宗谱文献中的互袭与套用现象
从阳明伪作考源看宗谱文献中的
互袭与套用现象
叶 晔
(浙江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系,浙江 杭州 310028)
摘 要:明清宗谱中的名家佚文,在古籍整理研究中一直受到较多的关注。其中托名唐宋名家的作品,
学界考订极严;但面对更多的署名明清作家的作品,出于文献佚失的较大可能性和文献作伪的毫无必要性
的考虑,学界的警惕性略显不足。其实,在宗谱文献的选录和撰写过程中,固然涌现了很多名家手笔,但也
存在不少使用活套、范文拼凑而成的伪作。以已考订的王守仁伪作为例,可知其来源主要有因袭当地志书、
同姓宗谱的互袭、套用修谱工具书中的范文、日用类书中的活套组合等多种途径。足见对一篇作品的真伪辨
别,应当做到外证与内证研究双管齐下。一些佚文若无法通过作家的生平事迹及思想作出归属判定,实可通
过文本套式研究的方法予以另一种解决,以确保作家研究中的史料可靠性和文本纯正性。
关键词:王守仁;作品考源;辨伪;宗谱文献;套式
作者简介:叶晔(1981),男,浙江绍兴人,浙江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明清文学与—
文献的研究。
( )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03201403-0184-07 收稿日期:2014-02-16
2010年,浙江古籍出版社推出了六卷本的推证转向动态考察的迹象和趋势。以前学界考证
[1]
新版《王阳明全集》 ,可谓学界的一大盛事。这 某篇文献的真伪,若生活时代、地理沿革、职官
套全集的一个很大亮点,便是汇编了近二十年来 迁转等信息出现硬伤,拥有致命的一票否决权。
陆续发现的散佚阳明语录、诗文、公移近八百篇 如果范仲淹在身后十年撰写了一篇墓志铭,如果
(条),三十余万字。陈来、永富青地、计文渊、杨 安徽、江苏等地名出现在了明人文献中,如果王
正显、钱明等先生的集腋成裘之功,可谓大矣。 阳明在正德年间所写文章中署名新建伯,那么,
[2]
问
2012年,束景南先生《阳明佚文辑考编年》 学人们将之判为伪作,大概是不费吹灰之力的。
世,此书共辑阳明散佚诗文五百余篇,语录二百 但现在事情有了回旋的余地,我们可以将之解释
余条,对前人的一些辑佚疏误之处予以纠正,共 为干支记忆有误,解释为某个数字的脱衍,解释
辨伪四十余篇,亦厥功至伟。束著所展示的辨伪 为题署是后人妄增的,解释为手抄本的增录现象,
之法,主要有三:一是揭示与其他文献的史实矛 似乎也能自圆其说。虽然传统的文献考证之学教
盾之处;二是对文本来源的厘清和定位;三是对 育我们,这些解释都是靠不住的,文献辨伪必须
作家语言风格和写作习惯的判断。这也是传统的 秉持硬伤至上的原则。直到今天,笔者仍然坚持
文章辨伪之学的几条基本路径。 这一信念,但有时候也会悄悄地质问一下自己,
近年来,文献实证研究的发展,大有从静态 我们当代生活中发生的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错
··
从阳明伪作考源看宗谱文献中的互袭与套用现象
误,难道不会发生在古人的著书立说之中吗?我 者树德砥行,翼圣阐真,股肱王室;次亦进
们生活中既然存在着硬制度和软约定之别,那古 善化俗,批鳞犯颜,真臣循吏之流也。至于
人在撰写文章时,基于学识或场景的不同,难道 端人哲士,理学文章之耆旧,高尚廉节之逸
使用的就一定是那套典正规范的话语系统吗? 民,何代无之,而普天氏族,莫能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