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具有民族特色长江源生态第一镇.docVIP

打造具有民族特色长江源生态第一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打造具有民族特色长江源生态第一镇

打造具有民族特色长江源生态第一镇正确分析唐古拉山镇实际,深入剖析发展瓶颈与症结,准确把握现有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按照市委提出的将唐古拉山镇建设成生态保护区、生态涵养区、生态功能区、打造长江源生态第一镇的指示精神,理清发展思路、激发牧民群众的积极性,用足用活现行的“长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政策、藏区发展政策、生态补偿机制政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其它惠民政策、强化基础、加强组织、突出重点、多产并举、定能走出一条具有唐古拉山镇特色的民族地区发展的现代化成功之路。 一、基本概况 唐古拉山镇位于青海省西南端,藏语意为“只有雄鹰能飞过去的地方”,地处北纬32°29′―34°48′;东经89°40′―92°55′,孤悬于青藏高原腹地的唐古拉山脉北坡。西南方与西藏那曲毗邻;东北方隔乌兰乌拉山和玉树称多、曲玛莱两县接壤;西北跟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辖区面积4.8万平方公里、幅员辽阔、广袤人罕,平均海拔4700米,气候寒冷、空气稀薄、极度缺氧,平均气温-4℃―-6℃,极端最高温23.4℃,极端最低温-45.2℃,牧草六月返青,8月下旬枯萎,生长期75―80天。年降水量283.3mm,年蒸发量1646.1mm,年均大风天气130天,年平均风速4米/秒、含氧量为0.133 Kg/m2―0.166Kg/m2,为海平面含氧量的40%。地区土壤属青南高原山区系,境内有20多种动物,其中野牦牛、野驴、白唇鹿、藏羚羊、盘羊、雪豹、猞猁和雪鸡、天鹅、鹰雕、黑颈鹤、野鸡等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矿产资源有三类:能源类有乌丽、杂髓等3处煤矿,储量在2000万吨以上;金属类有铁、锌、铜、铝、金等,其中金矿为国家特大型矿;非金属类有盐、水晶等。境内江河纵横,湖泊众多;冰川巨大晶莹,草原辽阔神秘;格拉丹东似画。高原落日如血;雪山巍巍,千资百态;高原铁路,雄伟壮观;源头大桥,天险通途,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资源已成为国内外探险旅游的胜地,文人墨客赞叹的对象。 唐古拉山镇于1958年建政,设立柴达木工委唐古拉山工作委员会,由海西州直接管辖。1964年撤工委成立乌丽人民公社,交给格尔木管辖。1982年撤公社成立乡政府,2006年撤乡建镇。2004年,国家实施了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形成牧区与移民区两块,后与郭镇协商,将野牛沟的重隆牧委会交给郭镇管理。现有多尔玛、措加玛、格勒、闹日巴、拉赤、叶格6个牧委会和长江源村牧委会。镇属单位有卫生院、兽医站、派出所。省、州驻沱沱河单位有兵站、泵站、武警三支队分队、气象站、电力公司等。除省、州驻沱沱河单位人口外,全镇人口1546人,其中牧业和移民人口1366人。 唐古拉山镇草场面积1.4万平方公里(2208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1082万亩,人均1.13万亩。2008年,牲畜存栏5.36万头(只),母畜比例55.4%,出栏率45.2%,商品率40.39%,全镇牧业总产值714.3万元,牧民人均纯收入达7331元。 二、近年主要工作 (一)项目建设成果显著 2004年,国家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后,政策性禁牧草场413万亩,围栏草场19.4万亩,以草定畜194户,生态移民128户,项目直接投资2250万元。以草定畜户围栏建设每户补助2万元,10年生产生活3万元,移民建房补贴每户4万元,10年生活生产补助6万元。牧区先后建成每户40m2定居房,80m2暖棚。目前牧区牧户全部实现冬季定居,多数牧民实现四季定居。2005年至今,进行了200万亩灭鼠工作,安装了辐射100万亩的灭鼠招鹰架。各牧委会修建了砂石公路,四个牧委会桥梁项目已下达,方便了牧民出行。为各牧户配备了太阳能光伏电源,沱沱河电力项目竣工,改善了小城镇的条件,丰富了牧民文化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解决了移民村水电问题,又于2009年对有质量问题的房屋及自来水管道进行修缮,完成村内9.2公里道路硬化,修建公交车站,公交车延伸到村。建成敬老院,14位“五保”老人安度晚年,修建长江源小学,师资结构优化,教育资源充足,教育质量提高。村内绿化33.05亩,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建成村委会办公室和广场方砖地坪,建成长江源村垃圾填埋场,安装村内健身器材,由企业帮助安装村内亮化路灯,建成横跨109国道的人行天桥。建成了村藏毯厂,实施了民族风情园与玛尼石项目,先后进行多项培训,人员达到206人次,确定近十户示范户,确定了沱沱河65户定居房建设项目。实施了黑土滩治理和白藏羊改良项目,自2004年以来,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民生条件得到提高。 (二)社会事业长足发展 一是把教育工作做为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在教育硬件得到改善的同时,加强校务管理,提升教育质量,另外,注重抓好“双基”工作,确保“双基”收到良好效果,入学率逐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