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寅教授火针治疗瘢痕疙瘩经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寅教授火针治疗瘢痕疙瘩经验

王寅教授火针治疗瘢痕疙瘩经验【摘要】瘢痕疙瘩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顽固性皮肤疾病,祖国医学对它的相关论述亦不多见,目前尚无公认而显效的治疗方法。王寅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针灸治疗各种疑难杂病,她对瘢痕疙瘩的认识和治疗独具创见,疗效显著。本文将对祖国医学对瘢痕疙瘩的认识及王寅教授火针治疗瘢痕疙瘩的经验加以论述。 【关键词】瘢痕疙瘩;火针治疗;名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396-02 瘢痕疙瘩是发生在皮肤组织上的一种良性纤维组织过度增生。中医称之为“蟹足肿”、“肉龟疮”、“黄瓜疽”、“锯痕症”、“肉蜈蚣”等。《中国医学大辞典》云:“此证由心肾二经受邪所致,生于胸背两胁间,严如龟形,头尾四足皆具,皮色不红,高起二寸,疼痛难忍”。本病是一种较为顽固的毁容性皮肤病,迄今尚无满意疗法,是皮肤科及整形外科所面临的一大难题。王寅教授采用火针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笔者有幸侍诊王教授左右,得益匪浅。 1 祖国医学对瘢痕疙瘩的认识 1.1 临证特点:瘢痕疙瘩临床较为少见,中医古籍记载亦不多见,明“黄瓜痈”,清代《医宗金鉴“肉龟”,近代皮肤科名医赵炳南称其为“锯痕症”。 瘢痕疙瘩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皆可发病。全身均可发生,以胸骨区,肩胛区多见,亦可见于四肢、耳廓、下颌等处。病变常发生在外伤、炎症或手术后,亦可自发而起。病程进展缓慢,扩大到一定程度常自动停止发展,鲜有自愈者。常因抓挠、摩擦等刺激加速发展。瘢痕初起,原有创口部位增生高起,继而形成坚硬斑块,超出原有创口范围,表面光滑,无皮肤纹理,颜色暗红或淡红色,形如蟹足或蜈蚣,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数目不定。常有瘙痒或刺痛等不适。部分患者阴雨天症状可加重。 1.2 病因病机:瘢痕疙瘩的发生多由先天禀赋不足,素体不耐,加之外遭金创、水火之伤,湿热邪气搏结于局部经络而得,或手术、虫咬等外伤或湿热等邪气侵袭肌表,脏腑机能下降,余毒未清,营卫不和,瘀于肌腠而得。其为病,病理因素总以湿、热为主,湿热互结,郁于肌肤,阻塞经络而发病。其表现在表,但疾病根源仍在脏腑。《太平圣惠方:“夫瘢痕者,皆是风热毒气,在于脏腑,冲注于肌肉,而生疮胗。及其疮愈,而毒气尚未全散,故疮痴虽落,其瘢犹黯,或凹凸肉起。” 2 王寅教授火针治疗瘢痕疙瘩特点 火针是古“ 旧九针”之一,古称燔针、?针、白针、烧针等。火针最初用来治疗寒痹、寒凝筋急等证,如《灵枢 官针》中“九曰?刺、刺燔针而取痹也”,又《灵枢 经筋》中“ 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以不收,阳痿不用, 阳急则反折,阴急则腹不伸,?刺者, 刺寒急也, 热则筋不收, 无用播针”。但火针针具的改善,针刺手法的进步,火针的治疗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展,王教授火针对瘢痕疙瘩的治疗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2.1 取穴特点:取穴精少,仅在皮损局部取穴,不再加刺其它穴位。因瘢痕疙瘩患者皮肤一般都比较敏感,应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刺激。一般在病损局部约0.5~1.5cm2刺一针,根据体质辨证调整,年轻体壮者密刺,年老体弱者疏刺。 2.2 刺法特点:持针如握笔式,刺入角度与病损部位的体位垂直。(2)操作过程要娴熟,要红里透白、准、快。红里透白即将针体在酒精灯外焰烧至通体赤,此时温度最高,《本草纲目 火针》“烧至通赤用之, 不赤或冷则反损之,不能去病也”;准即下针准确,勿伤完肤,《针灸聚英》云:“以墨记之,使针时无差,穴点差,则无功。”;快即疾进针速出针。(3)要把握好针刺深度,最好要透及瘢痕底部,才获速效,然又不可伤及正常组织,如《针灸大成?火针》中说:刺针“切忌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4)针刺后迅速在病损局部拔火罐,拔罐面积最好覆盖及整个病损部位,吸拔时间5~8分钟,以粘液或血液尽出为度。 2.3 注意饮食调护:瘢痕疙瘩是较为顽固的一种皮肤病,治疗周期较长,容易复发。因此本病的饮食及调护比较重要。(1)适度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2)尽量避免皮肤外伤,尤其是瘢痕体质者,消除发病的诱因。(3)瘢痕形成后,尽量避免搔抓、摩擦、按压等不良刺激。(4)忌食辛辣、油腻、发物,如辣椒、大蒜、酒、鱼虾、牛羊肉、油炸食品等,尤其在本病治疗时更应注意。 3 验案分析 3.1 病情简介:范某,女,60岁。5年前经左侧背部近肩胛下窝处脂肪瘤切除后,局部刺痒,抓挠后形成瘢痕疙瘩。因瘢痕瘙痒,且有增大趋势,一年后再行手术以切除瘢痕,术后局部刺痒且疼痛难耐,切口处形成暗红色瘢痕,较第一次术后瘢痕更为增长,逐渐超出手术切口,表面光亮且凹凸不平,痒痛难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