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羊传染性脓疱病诊断及防治
羊传染性脓疱病诊断及防治摘要:羊传染性脓疱病(Contagiouspustular dermatitis of sheep)俗称羊口疮(Orf),是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绵羊、山羊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嗜上皮性传染病。文章详细介绍了羊传染性脓疱病的诊断与防治。
关键词:羊传染性;脓疱病;诊断与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1-0203-1
羊传染性脓疱病病毒为痘病毒科(Poxviridae)副痘病毒属(Parapoxvims)成员。羔羊最为敏感,另外鹿、牛、人也可感染,是一种人畜共患病[1]。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在绵羊、山羊的唇部、口腔黏膜、鼻部和乳房等部位的皮肤形成脓疱、丘疹、水泡和疣状痂皮,引起粘膜和皮肤的增生性变化。该病传染性极强,现呈流行趋势,在全世界养羊国家均有分布,给养羊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我国的青海、内蒙、甘肃、新疆、吉林等省份均有该病的发生和流行报道。2008年在吉林松原某羊场爆发该病,主要症状为典型的口疮型症状,现将具体的诊断与防治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料处理
采集患病羔羊唇部的痂皮材料于玛瑙研钵中,加0.01mol/L(pH7.2)PBS研磨成悬液,1000r/min离心20min,取上清,按20%比例加入浓度为10000 IU/ml的双抗(青、链霉素),4℃感作过夜后,-20℃保存备用,留作病毒接种液。
1.2 犊牛睾丸细胞的培养
无菌采取1日龄犊牛睾丸,用D-Hank′s液清洗2-3次;先将睾丸组织剪碎,再加入4-5倍体积的0.25%胰酶液进行消化,置于37℃水浴锅中消化30min,期间每隔10min振荡1次,然后加入血清终止消化;30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再加入10%MEM冲洗,用4层无菌纱布过滤收集细胞悬液;最后按10%比例加入血清,置于37℃CO2培养箱培养。
1.3 病毒的分离培养
待犊牛睾丸细胞长满单层后,接种处理过的病毒液1ml,37℃吸附1h,弃上清后加入2%MEM,37℃培养,同时设正常细胞对照,每天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和细胞病变(CPE)。待细胞出现明显病变后,将出现病变的细胞病毒液反复冻融3次后收毒,置-20℃保存。
1.4 病毒粒子的电镜观察
将病毒细胞培养液反复冻融3次,3000r/min离心20min,取沉淀物进行电镜观察。
1.5 引物设计与合成
根据GeneBank上的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3]:
上游引物:GAAGAACTCGCCCGCCTGCTAAAAG
下游引物:ATGTGGCCGTTCTCCTCCAT
预计合成片段长度为1137 bp。
1.6 PCR扩增
以本次试验分离的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3min,1个循环;然后进入98℃变性10s,55℃退火30s,72℃延伸2min共30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4℃保存。
2 结果
2.1 细胞病变观察
长势良好的犊牛睾丸细胞接种羊传染性脓疱病毒液后,在18-24h开始肿胀、变圆;在变圆、肿胀后2-3h内细胞间质逐渐增宽,细胞开始分散并团缩,出现拉网,呈葡萄串状。随着病毒传代,细胞病变越来越明显和有规律性。
2.2 病毒粒子的电镜观察结果
提取病毒细胞培养液离心沉淀物,电镜观察。在负染标本中,病毒粒子呈椭圆型的线团样,病毒粒子长220nm,宽152nm,为典型的副痘病毒形状。
2.3 PCR结果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经PCR扩增后,在凝胶电泳后出现1条约1137bp的条带,与预期引物设计时的目的片段大小相等。
3 防治措施
3.1不要从疫区引进羊及其相关畜产品
如果引进外地羊,需先隔离观察3周,严格检疫、消毒,证明无病后方可混群饲养。一旦本地羊患病,对本群患病羊只应采取隔离措施,对接触过的用具,采取消毒处理,以防止疫情扩散。
3.2 减少饲料中的芒刺
做好圈舍无尖状物,以防止口腔黏膜和皮肤受损,保持自身抵抗力。
3.3 患病羊及羔羊不可继续哺乳
以防止病情扩散,分别采取人工哺乳处理。
3.4 进行疫苗接种
对本病流行区用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以提高羊只的自身免疫力。
4 讨论
(1)在羊传染性脓疱病毒病毒培养的过程中,该病毒在犊牛睾丸细胞上产生的CPE与相关研究的报道相同。随着病毒在犊牛睾丸细胞上的传代,细胞病变越来越明显并具有规律性。但在电镜观察时,在羊传染性脓疱病毒细胞培养液3000r/min离心后的上清液中很难看到病毒粒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