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外治疗法探究进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褐斑外治疗法探究进展

黄褐斑外治疗法探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519-02 黄褐斑系由多种原因所致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多对称发生于颜面颧部及颊部而呈蝴蝶形,亦可累及前额、鼻、口周。典型皮损为黄褐色或深褐色斑片,大小不一,边缘清楚,无自觉症状,病程不定,可持续数月或数年。中医称之为“肝斑”或“黧黑斑”。本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影响美容,进而影响病人的心理健康。目前,虽然国内外尚无满意的疗法,但是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由于本病的病位在皮肤,因此外治的方法成为本病治疗的一个关键方面,故将近年来的相关外治疗法综述如下: 1 中医外治疗法 1.1 中药外治:中药外治法治疗黄褐斑多是将中药制成膏剂或面膜粉,直接进行面部按摩或面膜粉敷面,从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药物的直接吸收,抑制皮肤黑色素的生成,使黄褐斑逐渐消退。另外,还有中药封包、敷脐、外薰、外洗、外敷等疗法,均有一定效果。 1.1.1 中药药膏:孙树枝等[1]使用自制芦荟美容膏(取干僵蚕、何首乌、当归各100g,白芷、蝉蜕各60g,桔梗30g,共研细末,过120目筛备用。再取新鲜芦荟榨汁,加入以上药末中均匀搅拌成面糊状膏剂)于每晚临睡前敷面,4周为1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总有效率86.48%。 1.1.2 中药面膜:廖燕等[2]采用中药山慈菇30g,白芷、白附子、白术、白茯苓各50 g,白蔹、白蒺藜、白芨、山药各150g,白僵蚕15g,川芎100g,黄芩60g,蛇蜕20g,绿豆300g烘干研末,制成面膜,治疗黄褐斑患者54例,痊愈18例,有效2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1.53%。 1.2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有补虚泻实,调理阴阳,使脏腑功能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还可调节内分泌功能,恢复体内性激素的平衡,减少黑色素的产生。 1.2.1 针刺:吴丽莎[3]根据整体治疗原则,取穴大椎、风池、肝俞、脾俞、肾俞、命门、太冲、三阴交。伴有肝郁者选择支沟、血海、足三里;脾虚者选择胃俞、足三里、血海;肾虚者选择关元、气海、命门。面部选择斑片局部,用皮肤针轻叩至局部发红不出血为度,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30例,总有效率83.3%。 1.2.2 耳穴贴压:李文丽[4]耳穴贴压配合刺血拔罐治疗女性黄褐斑80例,刺血拔罐法:取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肾俞、脾俞,每次选3~4个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2~3下,再在此部位上拔罐5~10min,将瘀血拔出,以上穴位均双侧取穴,交替使用,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耳穴贴压法:取肺、心、内分泌、肝、脾、肾、内生殖器,以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每日按压3~4次,每次2~3min,以耳部微热、微痛为度,每周更换1次,双耳交替,5次为1疗程,疗效明显。 1.2.3 穴位埋线:肖倩等[5]用埋线疗法结合面部挂针治疗黄褐斑,穴位埋线:取穴关元、气海、子宫、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肝俞、肾俞、曲池、合谷。面部挂针:用0.5寸毫针围刺皮损部位,留针20~40min,每周2次。4周为1疗程,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92.11%。 1.2.4 穴位注射:吴锐等[6]用板蓝根注射液耳穴注射治疗黄褐斑60例,选取肾、胃、内分泌、耳背肺等耳穴,用4号一次性注射器取板蓝根注射液2ml,分别注入上述穴位。前3穴刺入深度在皮下,每穴注入药水约0.2~0.3ml;后一穴刺入0.3寸,注入药水约1ml。每次注射一侧耳穴,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基本治愈18例,显效26例,好转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00%。 总之,中医用于治疗黄褐斑的针灸等特色疗法很多,医生在临床上多进行综合运用。如针药并用疗法将中药与针灸、耳穴、按摩等疗法配合运用以治疗黄褐斑;中药穴位注射加面针或按摩;穴位注射、针刺、耳压、按摩、穴位埋线、刮痧、拔罐或放血等加中药内服或外敷[7-8],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2 西医外治疗法 2.1 西药外用:西药局部治疗多用脱色剂和遮光剂,脱色剂主要包括维甲酸、氢醌、壬二酸、熊果苷、曲酸、果酸等,遮光剂包括对氨基苯甲酸酯类、二氧化钛等。临床应用时将这些药物制成不同浓度的膏霜凝胶等剂型,或制成复方制剂,或几种药物联合外用治疗黄褐斑,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2.1.1 单方制剂:于双双等[9]治疗组以自制20%壬二酸凝胶外搽皮损处,对照组以10%氢醌酯外搽皮损处。2个月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58.97%,两组相比P 0.01,差异有显著性。 2.1.2 复方制剂:复方制剂有0.1%地塞米松、5%氢醌、0.05%~0.1%维A酸;或2%氢醌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