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六国时期“胡汉分治”问题的思考.pdfVIP

关于十六国时期“胡汉分治”问题的思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8年第1期 山东 教育学 院学 报 总第125期 关于十六国时期“胡汉分治问题的思考 李红艳 (山东教育学院政法分院, 山东 济南 250013) 摘要:“胡汉分治”在中国古代社会是封建政权经常采用的民族政策之一,但是它的发端却起自于十六国时期,十六国时期 所实行的“胡汉分治”政策,不仅是历史的选择,更是现实的选择,这一政策的推行有利于缓解民族冲突,促进民族间的交流与融 合。 关键词:十六国;胡汉分治;民族 中图分类号:K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16(2008)01—_0c —o4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匈奴人口大量繁殖,北部边郡布满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人居中原是自然与历史 匈奴人,再加上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当时就有相当多的人担 的合力促成的。东汉初年所发生的北方大草原上的干旱, 心匈奴人会趁机南下危害中原。“后汉末,天下骚动,群臣 给北方匈奴民族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史称:“匈奴中连年旱 兢言胡人猥多,惧必为寇,宜先为其防。”曹操时“始分其众 蝗,赤地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太 为五部,部立其中贵者为帅,选汉人为司马以监督之。魏 半。”[1】(卷89‘南匈奴传) ’这一自然灾害造成了匈奴民族的大分 末,复改帅为都尉。”[2】(卷 ( 夷北独传254。’于是“以(刘)豹为左 裂,一部分人向西方迁徙,是为北匈奴;一部分人南下,是为 部帅,其余部帅皆以刘氏为之。……刘氏虽分居五部,然皆 南匈奴。现实迫使他们背井离乡,浪迹天涯。自然环境的 居于晋阳、汾涧之滨。”[ ]‘卷 (荆元海载记 ’至此,“单于恭顺, 厄变使匈奴民族的分裂和迁徙,对世界历史而言都是不可 明王稽颡,部曲服事供职,同于编户。”[ ]‘卷 (粱 传 ’这时内 忽略的。南下的匈奴民族不仅从东汉开始了南迁的过程, 迁的匈奴已丧失其特权。魏晋时期西北少数民族的内迁已 而且在他们南迁的过程中,也带动了西北地区各民族的南 成为当时比较突出的问题。许多人士对此提出不同的见 下,这一过程持续到北魏末年六镇起义后鲜卑人最后全部 解,基本上有两种态度:一种认为应该将其迁回原地;另一 进入塞内为止,时间之漫长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因 种与此相反。魏晋政府并没有实行强迁政策,西晋初年,塞 此他们来到塞内与汉人杂处是自然的历史选择。同时,汉 外匈奴还多次迁入塞内。其主要原因是对胡人的剥削获利 地高度发达的物质与精神文明对他们也具有极强的吸引 相当可观。仅就经济来看,由于胡人长期与汉人杂处,学会 力,从他们不断的对北部边境的掠夺中可见一二。他们进 了农耕,而且,人口增多,向他们征收赋税,哪怕是比汉人略 一 步南下与中原汉政府以及汉族地主对他们的政策与态度 微少些,其经济收入也是十分丰厚的。在西晋实行的户调 不无干系。早在西汉末年,匈奴民族内部曾经发生过内乱, 制中对少数民族征收赋税已经合法化,“丁男之户,岁输绢 呼韩邪单于率部入居塞内臣服于汉,汉政府割并州北界安 三匹,绵三斤,女及次丁男为户者半输。其诸边郡或三分之 置他们,“于是匈奴五千余落人居朔方诸郡与汉人杂处。”当 二,远者三分之一。夷人输鬃布,户一匹,远者或一丈。男 时汉政府对他们实行优待政策,“赐其邸舍,犹因本号,听称 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其外丁男课田五十亩,丁 单于,岁给绵绢钱谷,有如列侯。子孙传袭,历代不绝。”同 女二十亩,次丁男半之,女则不课。……远夷不课田者输义 时对其民实行与汉人一样的管理,同样给以优惠,“其部落 米,户三斛,远者五斗,极远者输算钱,人二十八 随所居郡县,使宰牧之,与编户大同,而不输贡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