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健康看待死亡
臺灣大學生命教育學分班 課程生死關懷 指導教授-周守民
高雄班 / 施芳雅 0991891022
未知死 焉知生
--------大體老師參訪報告-------
壹. 預備階段:行前資料閱讀與心情
本學期初,一知有大體老師參訪的課程安排,心裡就深深期待著。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進到解剖室,也不是每個進到解剖室的都可以親見大體老師。數年前我曾去參觀慈濟醫學院的解剖室,也知道慈濟對大體老師各種禮敬的作法,深為感動,因此有感此身非我有,一旦氣息盡了,身體能作為教材,也算是物盡其用,所以有了大體捐贈的念頭。在去年暑假孩子的爺爺病逝入殮的一刻,過程繁瑣,兒子問我:「媽咪,您也要這樣嗎?」當下我說:「不,我要大體捐贈。」話雖然說了,但卻只是「想要」,不知未來會不會有所改變,自己也無法確定。
這次參訪前,周守民教授先傳大體老師葉由根神父的生前行誼資料,神父94歲了,一輩子無國界無種族之分的大愛與無私,為台灣弱勢者的奉獻文字敘事,令人由衷動容敬佩,那份崇高的精神,在參訪前已經烙印在心懷裡,感覺我要去見的是一個仁者,我是要去朝聖的,心裡充滿了感恩,雖然與他素昧平生。
貳. 當天課程:1.觀影片:「燈火闌珊處Around The Bend」
2.記錄片「活體器官移植」
當天清晨飛速搭上6:30的高鐵到板橋站,再由接泊車來到輔仁大學醫學院。首先觀賞由知名演員克里斯多福華肯喬許盧卡斯米高肯恩童星強納鮑Around The Bend。這是敘述雷爾家族愛與寬恕的故事….等等都好,就全在每個人的心念中。當油盡燈枯,生命走到燈火闌珊處之時,一切瀟灑隨緣便是。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是要我們好好保握當下活著的生命;而面對大體老師,他教導我:「未知死,焉知生?」,要有更深切的思考生命最終的意義與價值,不要虛度短暫的一生,時時為死亡作準備。
The Anatomy Lecture of Dr. Nicolaes Tulp
Rembrandt van Rijn﹝1606 ~ 1669﹞
臺灣大學生命教育學分班 課程生死關懷 指導教授-周守民
口頭報告文字稿
健康看待死亡
高雄班/施芳雅
壹. 哲人看待死亡
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1889-1976:「人是向死的存在「being-towards-death」
海德格指出,人必須正視死亡,從恐懼中明白自己活著的重要性。為自己計劃未來時,必須包括死亡。人不該衹接受生命,而拒絕接受死亡。死亡與生是一體的,死亡不可免,隨時會降臨,那就學習與它共處,所以人應隨時準備死亡。
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年-1626年
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年
「一個老年人如果還該學習的話,那就只該學習如何去死。」
路德維希·安德列斯·費爾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1804年1872
唯物主義者第一部著作《論死與不朽》,抨擊個人不朽的概念. 。1841年發表《基督教的實質》主張宗教是人內在本性的外在投射
賈伯斯Steve Jobs 說「死亡是生命最棒的發明」
情感上---關係的失落與終止. 如喪慟(Grief),是對喪失或死別的多重反應。這些反應除了在感情上外,也包括生理、認知、行為、社交及精神的層面。
京劇/失子驚瘋
2.狀態上---異於生的恐懼。 恆河畔待死者/ 遺體/ 腐屍/ 骨骸
3.不可知性----聽聞與想像。埃及阿尼草紙/生死之書 /審判與煉獄 / 地獄18層說。
參.對於生死题的看法纳:
第一是入世的度。是一种的度,也就是活的候好好地活着,不要去想死怎,人生始终抱的想法,人生本身就是有意的,人生的意不受死亡的影。快主哲的始人伊壁鲁,他说:死亡是和我没有的,因我活着的候没死,等我死了的候,我已不存在了。所以没必要去想它,好每一天生活,享受人生的快就好了。儒家也是度,重生死,甚至不想死亡不
第是超脱的度。就是超脱生死之上。既不也不悲。的代表便是庄子。子在《》中把生死等同起来,是一回事。 “古今而入不死不生”,便是说人超越,所以前现在以。把人物自然融一了,宇宙自然的角度去看待一切西,自然也就能超然物外,看淡生死了。????????髑髏深矉蹙頞曰:「吾安能棄南面王樂而復為人間之勞乎!」(莊子至樂)
第是打破生死界限的法在宗教上。又分派:一派是永生,即基督教的魂不死。也就是把看待生死的问题超越于肉身之上了,于是人便获得了永生,即灵魂不朽。另一派是没生也没死,生死都只是一幻象,即佛教的虚无(四大皆空)。佛教人的肉身、世生活都一概否定了,那都只是因缘而生因缘而的幻象,所生也就所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