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每个人有一种外显的行为表现.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每个人有一种外显的行为表现

人格与心理健康 人格的定义: “Personality” 源自拉丁文 “Persona”,本意是指面具。 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外显的 内隐的自我: (1)每个人都有一种外显的行为表现 (2)在面具后面,有一个真实的内隐的自我 (这个自我可能是别人无法知道的,是被自己隐藏起来的) 一系列复杂的,具有跨时间、跨情境特点的,对个体特征性行为模式有影响的独特心理品质(Gerrig, Zimbardo, 2002) 我们希望了解别人的性格,是为了能预测他的行为。 尽管人格很复杂,但是比较稳定(在不同情景下,他的行为一般具有一致性)。 不同的理论学派对人格有不同的解释: 几种主要的理论取向—— 精神分析论(1)、人本论(2):强调动机取向 认知—社会理论(3):认知取向 特质论(4):特质取向 (1)精神分析论: A、人格结构 本我Id:无意识、非理性;快乐的原则;“媳妇” 自我Ego:部分有意识,执行者,协调本我和超我;现实原则;“丈夫” (在调节不好的时候,自己会承担很大的压力(夹板气)) 超我Superegos:社会道德和价值内化,良心;道德原则(现实、完美);“婆婆” B、人格动力 两种基本驱力:性和攻击性 性驱力:libido 焦虑:是被压抑的冲突要出现在意识领域时所引发的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 心理防御机制(可能是正当的,也可能是不正当的): 否定:对异性没有兴趣。 投射:自己的一些想法投射到别人身上。 (如,一个人在很讨厌班里某同学时,就会说其他人都不喜欢她) 合理化:吃不到的葡萄就是酸的。(如,追不到女孩,就会说她并不好) 升华:人们会将性本能或者攻击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 (如,性冲动的能量可以升华为诗歌、音乐、艺术创作; 攻击冲动可以升华为拳击运动等) 转移(替代):当人们的某种欲望不能得到正当的表达时,就采用一些异常的行为。 (如,性变态行为) 心理防御机制大部分都存在问题。这些机制对问题的解决没有帮助。 C、人格发展 口唇期(oral stage,0-1岁) 口腔性格:悲观、依赖(没有独立性) 0-1岁的小孩性敏感区在口唇。弗洛伊德:刚刚喝完奶的小孩会很满足。 肛门期(anal stage,1-3岁) 肛门性格:冷酷、顽固、刚愎、吝啬 1-3岁的小孩通过排泄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一旦有了这种欲望,就会不分时间、地点进行排泄,不会自我控制。这时家长会对它进行一些训练。如果家长管得太严,小孩就会发展成肛门性格。 性器期(phallic stage,3-6岁) 恋 母/父 情结,阉割恐惧,虚荣、莽撞 3-6岁的小孩引发一种性趣,对自己同性的父母有一种厌恶。如果这时发展不正常,就会……。 (2)人本论: A、马斯洛的人格自我实现论 指个体不断努力开发自身才智与能力,实现个人潜能的倾向。 自我实现者的16点人格特征: ⑴ 了解并认识现实,持有较为实际的人生观 ⑵ 悦纳自己、别人以及周围的世界 ⑶ 在情绪与思想表达上较为自然 ⑷ 有较广的视野,就事论事,较少考虑个人利害 ⑸ 能享受自己的私人生活 ⑹ 有独立自主的性格 ⑺ 对平凡事务不觉厌烦,对日常生活永感新鲜 ⑻ 在生命中曾有过引起心灵震动的高峰经验 ⑼ 爱人类并认同自己为全人类之一员 ⑽ 有至深的知交,有亲密的家人 ⑾ 具民主风范,尊重别人的意见 ⑿ 有伦理观念,能区别手段与目的;绝不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⒀ 带有哲学气质,有幽默感 ⒁ 有创见,不墨守成规 ⒂ 对世俗,合而不同 ⒃ 对生活环境有时时改进的意愿和能力 B、罗杰斯的人格自我论 自我和谐: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是否和谐一致 有的人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有很大的差别,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3)认知—社会理论: A、班图拉 Albert Bandura 观察学习与替代强化 人们往往用自己的一些理想信念去指导他们的行为。这些信念是通过观察学习(观察父母在应付生活实践时的行为),从而产生替代强化的。先天(基因,天生的气质)+后天(接受父母教养时,会把自己的行为(如:沉默)传递给孩子)。 自我效能 相信自己在某种情境下能够完成目标的信念;是人格的组织者。一个人也许在学业方面(社会工作方面……)有很强的自我效能感,在这过程中会体会到一种成就感。有的人愿意搞学术研究,有的人愿意做官,班图拉认为这是自我效能感的体现。 对有关事件感到低自我效能或无能将导致焦虑 在聚会时,看上了一名异性,但是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自我效能感较低,这时低效能和自己本来的愿望产生矛盾,有的人在公众聚会中会表现得比较主动,有的人就比较退缩(越是碰到自己喜欢的人,越是退缩)。当低效能和自己本来的愿望产生矛盾时,不仅不会主动,而且会产生焦虑感。 B、凯利 George Kelly:个人构念 个人构念:有关人、地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