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比较教育的基本认识
2
第章 比較教育的基本認識
第一節 比較與研究的基本概念
比較教育為新興教育領域,其學術地位大致於 1960 年代確定。內容
主要包括:「外國教育」與「比較教育學」兩大部分。之所以做如此區分
,主要起因於進行比較教育研究必須先對各國教育有所瞭解與分析,而後
才能進行比較研究。然而,在內容論述之前,應先對於「比較」二字有清
楚認識;因此,以下先對比較的概念在不同層次的內涵進行說明。
壹 「比較」的意義
所謂的「比較」,其實可以追溯至人類心理層面的運作機制,也是人類
依據大小、強弱等關係的知覺所建立的人類學原則;但是,為了彰顯科
學進步的目的,日常生活用語勢必轉化為專業術語(Rohrs, 1995 ),因
此,在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比較」與比較教育論及的「比較」,必須做
出一定程度的區分(楊深坑,2011 )。
一、日常生活中的「比較」
根據可得觀察的各項事實,逐步推演與建立關係的知識,也可說是單一
層面的分析;意即探討將不同社會文化系統變項,轉化成為具備通則性
質的理論論述。
二、社會科學中的「比較」
由上述可知,比較的最根源形式來自於人類學的原則:如果沒有相對的
大小、強弱等關係的知覺,那麼人類也就不可能建立各項發展的目的與
規準,更不可能出現得以促進人類與社會持續發展的動力。因此,有關
社會科學中的比較,可從 Schweitzer (1978 )所界定的比較規準進行以
下分類,包括「進行現象描述與關係說明」及「發現與驗證假設的必要
歷程」等兩大方向來闡述社會科學中的比較概念:
進行現象描述與關係說明:
從社會科學方法論述,不難看出進行社會科學研究本是開啟社會學領
域當中所有學科的基石。其中,問題現象的觀察與描述,更是所有研
究的開端。是故,若欲瞭解社會科學中的比較概念,就必須先從現象
描述與說明關係開始:
Przeworski 與Teune 的觀點(1970):作為社會科學比較研究的嚴
格依據,就必須先考慮能夠建立通則的理論敘述,同時融入標準化
觀察程序與跨文化現象探究。
Schriewer 的觀點:Schriewer (李奉儒譯,2005 )根據歷史社會學
總體發展的立場分析比較社會與人文科學方法的論述指出:隨著啟
蒙運動的腳步,讓自然科學的研究體系也逐漸發展成熟,隨之而來
的比較解剖學更提出有關比例、相似程度,以及類比的概念。尤其
19 世紀末的生理學,更提供社會科學藉以研究社會現象背後因果
法則的思維基礎。更可見歸屬社會科學的比較教育研究,在 21 世
紀來臨的全球化社會當中,不僅接受著各種哲學思維的相互激盪,
也努力尋找著全球共通發展法則,更提出彰顯差異與尊重個別化發
展的重要論述。
Hans 的觀點:依據自然、宗教與民族因素提出論述架構,再分別
針對英、美、法與前蘇聯的教育制度內涵進行描述。
Kandel 的觀點:從民族性與民族主義觀點進行分析架構的建立,
再據此分析以下五個項目,包括:國家與教育關係、國家教育制度
組織、教育行政與政策、初等與中等教育的內涵及其師資培育制度。
Bereday 的觀點:根據以往學者的現象描述與成因解釋成果,融入
其區域與比較研究的範疇之中;其中,區域研究包含描述與解釋兩
階段,而比較研究則包含「並列」與「比較」兩大重點研究工作。
發現與驗證假設的必要歷程:
假設的發現:Popper 對於假設如何發現的觀點,可由其《科學發
現的邏輯》一書中看出主張:假設的發現並不是知識邏輯的問題,
而在於經驗心理學的關鍵,也就是說假設的發現不是一種理性,而
是一種非邏輯的直觀。
假設的驗證:Schweitzer 認為:所有跨文化的比較,其目的應基於
考驗或驗證假設;因此,就社會科學比較研究的分類觀點來看,驗
證考驗的類型是比較社會科學中相當重要的分類基礎。
第章 比較教育的基本認識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机械工程学院2014级工程硕士研究生第三学期课程表 - 研究生部.doc
- 机械相控阵列天线的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 易迪拓培训.pdf
- 机电工程系教师师德承诺 -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doc
- 本土个案.pdf
- 机器人避障问题的解题分析.ppt
- 权力论书评.doc
- 杂志创刊30 周年庆暨发展研讨会综述 - 教育研究与实验 - 华中师范大学.pdf
- 李国旗 刘思婧基于网络购物的物流配送模式研究陈永锋 于方方统一 .pdf
- 机器人 - 长春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ppt
- 材料成形装备及控制技术.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