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比较诗学与当代中国的文艺研究 -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pdf

比较诗学与当代中国的文艺研究 -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比较诗学与当代中国的文艺研究 -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 ) 中国比较文学 2005 年第 3 期   总第 60 期     比较诗学与当代中国的文艺研究 陈跃红 (北京大学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北京  100871) ( ) 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6101 2005 03 0096 6 一 就现代的文学研究而言 ,今 日我们在多数场合所论及的所谓诗学 , 其实近乎通常所说的文艺研究 ,具体些说就是关于文学的理论性研究 。 至于比较诗学 ,也可以说就是从跨文化和国际的学术视野去进行的有 关文艺问题的研究 。 其间问题虽然比较复杂 , 但是如果只是简略下一个判断 , 则比 较诗学与一般意义上 的文艺研究的核心差别 , 主要就在于其特有 的“跨文化”立场和研究者“跨学科 ”的知识结构 。一个真正的比较 诗学研究者 , 尽管有着命运赋予他的文化血统和背景 , 但是在研究 的立场和知识视野上 , 却应该是超越其上 的 。它需要从多种文化 和多边理论的多种角度去审视和判断有关的文学 问题 , 这也正是 比较诗学的价值 目标所在 。因此可 以说 , 比较诗学本身就是现代 文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它在当代 中国文艺研究领域 的出现和 存在 , 也就意味着 中国现代文艺研究的主体 自觉和现代性融入 的 重要起点 。 在当下的中国 ,文艺问题之所以需要从跨文化的视野去比较和研 究 ,至少是基于这样一些学术焦虑和理由: 首先是西方文学理论在中 国文艺研究领域的攻城掠地和话语霸权趋势愈演愈烈 ; 其次是近代 ·96 · CL IC  Vol . 60  No . 3 ,  2005 以来中国诗学和文论传统在世界性文艺研究格局中的不断被矮化和 忽略 ;再就是现代中国文艺研究追求 自我突破和现代性发展的欲望 和策略 。为了实现中国文艺研究在 2 1 世纪的现代突围 ,均需要从跨 文化比较的立场出发 ,从这三个方面去加 以改进和努力 。而 比较诗 学正是最为重要的路径之一 。也就是在这一意义上 , 比较诗学与当 代中国的文艺学研究发生了难分难解的血肉交缠关系 , 比较诗学学 科的进展 ,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必然对当代文艺研究构成拓展性和深 化性的影响 。 二 早在上世纪初 ,也就是学科化的比较文学理论尚未引入中国以前 , 中国的学者们已经在运用比较诗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学理论的问题了。 譬如王国维 1904 年发表的《红楼梦评论》,1908 年发表的《人间词话》; 鲁迅 1908 年发表的《摩罗诗力说》等等 。据对 1949 年以前近 300 余种 国内比较文学论著和论文的统计 ,其中可以列入比较诗学研究范畴的 ① 就在四分之一左右 。而且 , 当时一些最优秀的文学研究成果 ,都是以 ( ) 比较诗学为代表的 ,譬如朱光潜的《诗论》1942 ,钱 书的《谈艺录》 ( ) 1948 等 。由王国维开始所建立起来的关于文学 、文化和思想史研究 的原则 ,所谓“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 ;取异族之故书与 ( 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 ;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见陈寅 ) 恪《静安遗书序》。以及钱 书所谓“取资异国”、“颇采 ‘二西’之书”, 通过互参互照 ,“以供三隅之反”的研究理论和方法 ,从一开始就自觉融 古今中外为一炉 ,它昭示的是这一代人始终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