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教学设计.docVIP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教学设计

中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 北京喜讯到边寨 主备 蔡景芳 年 级 五年级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并能听辨乐曲中各个主题音调,进一步了解管弦乐合奏形式,逐步提高学生欣赏器乐曲的能力。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和熟悉乐曲的主题旋律。 教学难点:理解各段音乐的表现手法,感受乐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二、新课教学 师:新中国成立后六七十年代,我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那个时期出现了一股坏势力“四人帮”?(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他们祸国殃民,做了很多坏事,全国人民对他们恨之入骨。终于在1976年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把他们清除出党了!这是一个多么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北京的好消息越过高山,跨过原野,传到祖国边寨的每一个角落! 师:你知道“边寨”是什么地方吗? 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边寨指得是我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苗族、彝族、侗族等许多少数民族大都聚居在这里。所以这首乐曲主要取材于苗族和彝族的民间音乐,曲调新颖,节奏明快,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色彩。 师:为什么喜讯是从北京传出? 我们知道,北京是祖国的心脏。从那里发出的重要信息都会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激荡。当北京的重大喜讯传到祖国边陲时,那里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朋友自然是欣喜若狂、纵情欢庆。 师:今天我们也和边寨的人民一起从音乐中来感受一下北京传来的喜讯吧,请欣赏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让学生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气氛,体会少数民族音乐风格。通过简介背景,让学生了解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也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当时举国欢庆的壮观场面。 五、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一)初听全曲 1.聆听主题一 师: 刚才那段音乐(主题一)在全曲出现了几次?这首乐曲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 生:出现两次,全曲洋溢着欢快热烈的气氛。 2.体验乐曲风格 师:乐曲表达了什么情绪?表现了什么情景? 生:热烈、欢腾的情绪,乐曲生动而形象的表现了当这一特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 3.熟悉各主题曲调 师:同学们对照着书上的各主题曲调跟着乐曲哼唱,当听到每段曲调出现时,请用手指数举手示意。 生:跟唱主题曲调。 设计意图:采用演唱主题方式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情绪变化,是因为演唱比聆听的体验更为直观,更易于感受音乐热烈欢腾的情绪。 分段欣赏 师:作者曾多次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深入生活,他们善于吸取当地群众所流传的对歌、对舞、载歌载舞、一领众和的艺术表演形式,并采用民间歌舞音调来塑造乐曲的音乐形象,乐曲中用音色的变化表现时而全体欢歌,时而独舞或对舞,在欣赏时可感受到边寨人民的喜悦心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1.引子 师:这段音乐象什么的声音? 生:像牛角号的声音。 师:对,这牛角号似的声音象在传播北京的喜讯,让我们一起来随音乐模拟一下号角声吧,注意号角声要有由远到近的感觉,象山谷里的回声。 生:模仿圆号的演奏姿势吹奏表演。 2.第一主题 师:这由近到远的号角声恰似北京的喜讯传遍了千家万户,山寨里顿时沸腾了起来,第一主题由管弦乐家族的所有成员共同协作完成的,音色结实饱满,演奏的速度比较快,同时打击乐伴以铿锵有力的节奏,使情绪更加欢快热烈。 师:这段音乐表现了少数民族同胞们男女群舞的情景。我们再跟着音乐一起来用刚才的节奏伴奏一下主题一的音乐吧。 3.第二主题 师: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相比,力度上有没有变化? 生:第一主题力度强,第二主题力度弱。 师:这一旋律反复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力度是什么样的? 生:反复出现了4次,力度是强弱交替。 师:力度弱的地方给你一种什么感受?强的呢? 生:弱的轻巧活泼,强的更加欢快。 师小结:看来相同的旋律用不同的力度来表现,给人的感觉却是不同的。 师:和第一主题相比,这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情景? 生:姑娘群舞。 师:大家都知道少数民族的姑娘大都有佩戴银饰的风俗。当她们跳舞的时候,头上、脖子上、脚腕上的银饰就会随着轻巧的舞步发出“嚓嚓、 嚓嚓 、嚓嚓”的声音。 师:下面就让我们用串铃、人声为第二主题伴奏。 师:力度强的部分由串铃伴奏,力度弱的部分由其他同学有节奏的读出,“嚓嚓 、嚓嚓、 嚓嚓” 师:效果非常好,老师都情不自禁的随着节奏跳了起来。 4.第三主题 师:透过轻快流畅的音乐,我们还能听到哪种打击乐的伴奏声? (师出示双响筒和响板,供学生选择) 生:双响筒。 师:谁能用双响筒来敲一敲? 师:这清脆悦耳的声音会让我们联想到什么场面? 生:骏马奔驰。 师:你能不能用声音来来模仿马蹄声?(弹舌声) 师:同学们用弹舌模仿的太像了。我们随音乐来试一试。 5.第四主题 师:经过一个短暂的过渡,你听音乐的力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播放第四主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