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代禅诗中的“水月”意象.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1卷 第4期 山 西青 年 管 理 干 部 学 院学 报 V01.21 No.4 20o8年 11月 Jo啪 alofShan】i【C0lkgeforY_outhAdminis t0rs N0v..20o8 文【学研究】 浅析唐代禅诗中的 “水月’’意象 邓 婷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 摘 要:“水月”意象是唐诗中月意象的一个常见分支。由于 “水”、“月”相连的晶莹澄静与唐时集儒释道于一体的禅宗所 谓的“禅的心灵状态”有某种程度上的契合与联系,“水月”意象常作为传达作者顿悟的谴怀对象而出现在诗人笔下,从而 蕴含 了很多意趣和哲理。 关键词:唐诗;“水月”意象;禅诗;水月相忘;圆通 中图分类号:I2o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l0o8—8997(2008)04—009o—o2 作为月意象的一个分支,“水月”意象以其独特的审美特点 艺术境界,静穆的观照与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二元,也是构 成为备受唐人喜爱的、用以遣怀的对象之一。据笔者统计,仅 成禅的心灵状态。”_2对于这里关于 “禅”的几个关键词:“极静”、 以唐《诗三百首》为例,其中把 “月”、“水”相联而描写 “水月”这一 “极动”、“观照”、“心灵的状态”我们就可以用 “水”、“月”、“水月” 意象的诗歌(28首30次)已在所有写月之诗里 占了压倒性的比 来进行推理及解释。但是在这种解释之前,我们必须承认一个 重(约占总数的31%),明显超过了其他诸如描写 “山月”、“秋 事实:那就是唐诗中的禅者是喜欢亲近 自然并热爱 自然的。这 月”等月景的诗歌数量。而其 中借 “水月”来传达作者的顿 一 点我们从我国唐代出现的大量山水诗中即可看出,而这些山 悟——把一种智慧的意趣和深刻 的哲理有机地融入于 “水月” 水诗也正是唐诗中 “禅诗”的一个来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一 这一复合意象之中,则是唐代文人所多用的一种手法,是唐诗 方面是这些诗作的作者多与当时禅僧有密切往来 ,另一方面则 中所多见的一种现象。 是由于他们——盛唐的王维、孟浩然、裴迪及中唐的刘长卿、韦 唐人诗云:“水月通禅寂 ,鱼龙听箫声。”为什么文人墨客在 应物、柳宗元等——都是经历了“安史之乱”、经历了唐王朝由盛 把 “水”、“月”相连而言志谴怀的时候即会让 “水月”这一整体意 转衰的沧桑变故的诗人。当他们看到唐王朝从鼎盛的峰巅跌 象成为了他们所体味出的人生哲理的象征呢?究其成因,是和 入了一个幽深的峡谷,他们的热情凝结了,从而寄情山水;他们 当时我国佛教八大宗派中最重要的一个宗派——禅宗的一些 的心态幽冷了,于是他们从对山水歌吟的外向转入了以山水遣 思想主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怀的主观内省——这便是一种 “妙悟”禅机的活动,是在一种对 虽然有资料显示,唐是在睿宗时期将儒释道三教合一以诏 幽独情境的描写中生发的。而所谓 “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 书的形式公之于众的,但作为我 国历史上最昌盛文明的时代, 随其心境,则佛土净”(维《摩诘经 ·佛国品》),和前面宗白华所说 这三家文化早在初唐时期即已开始了相互的渗透。因为是 “在 的禅意之产生是 “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是同源而出的 儒释道的共同作用之下,我国的诗歌才得以冲破六朝崇尚靡靡 道理,即心净之处生禅意,而这一点也正是看似灵动而实则静 之趣的审美而走向亲近自然且骨气刚正的美学典范”…。所以 谧的大自然所能给我们的。所谓 “蝉噪林愈静 ,鸟呜山更幽”;所 我们说,作为儒道释三家融合的重大思想成果——禅宗在当时 谓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作为静夜思禅的所见之物,那高 我国的思想界和文化界一定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的。由 悬不语的 “明月”便是那动中的 “极静”,那湍流不息的 “流水”便 于它的宗旨是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故而其所蕴含的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