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7卷第2期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OO8年3月
Vo1.27 No.2 Joumal of Clmgehun Normal University(H.manifies and Social Sciences) Mar.20o8
清代两位诗话家对诗趣的集中论评与阐说
胡建次
(南昌大学中文系,江西南昌 330031)
【摘 要】清代袁枚、朱庭珍对诗趣予以了集中论评与阐说。袁枚评诗推尚偏于由才性而催生出的
“趣”的审美形态,他以 “趣”为审美标的,以性灵为根本,以天才、真、自然为支点,建构出一个
有别于他人的诗趣论系统。朱庭珍评诗反对 “恶趣”、“魔趣”,推尚意趣充蕴之作;他强调作诗要
“培之以理趣之府”,提出了“意趣活泼”的审美要求,在诗趣的生成创造上,则论及到由 “情”而
“趣”、由“思”而 “趣”,对诗中之趣语的运用也予以了界划。他们为古典诗趣论的最终深化和完善
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关键词】袁枚;朱庭珍;诗趣;集中论评;阐说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8X(2008)02—0054—05
“趣”是我国古典诗学的重要审美范畴,它与 “味”、“韵”、“格”等一起被人们用来概括诗歌的审美本
质特征,标示诗歌的不同审美质性。在我国古代诗论史上,“趣”是一个相对出现和成熟得较晚的审美范畴。
它衍化于唐前,成型于宋代,承传于金元,盛兴于明代,深化于清代,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诗学理论批评
最重要的范畴之一。
清代,是我国古典诗趣论的完善与总结时期。此期,在对诗趣的 “评”和 “论”两个维面都有很多诗论
家做出了论说。在以 “趣”评诗方面,其主要体现在徐增、王夫之、叶矫然、黄生、孔尚任、贺裳、王士
稹、田雯、顾安、沈德潜、袁枚、薛雪、李重华、黄子云、赵殿成、吴雷发、乔亿、王昶、赵翼、管世铭、
章学诚、郭唐、方东树、余成教、胡寿芝、潘德舆、刘熙载、吴仰贤、王闽运、钟秀、邵裴子、朱庭珍等人
的言论中。在对 “趣”的理论阐说方面,其主要体现在贺贻孙、吴乔、徐增 王夫之、王士稹、顾安、沈德
潜、袁枚、洪亮吉、史震林、崔旭、何日愈、何绍基、玄修、林纾、陈衍、钱振鳢、马一龙、冒春荣、王寿
昌、盛传敏、李重华、钱大昕、张问陶、陈仅、李少自、林昌彝、曾国藩、朱庭珍等人的论说中。在上述两
个维面,对诗趣都有较集中地论及的有两位诗话家,这便是清代中期的袁枚和晚清的朱庭珍,他们结合对不
同诗人诗作的具体赏评,对诗趣予以了多样化地论评与阐说,为我国古典诗趣论的最终深化和完善做出了突
出的贡献。本文就他们对诗趣的集中论评与阐说予以考察。
一 、 袁枚对诗趣的集中论评与阐说
袁枚 (1716_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号随园老人,钱塘 (今浙江杭州)人。他是生活于清代中期
的一位著名诗人、诗论家,其诗歌理论批评主要体现在《随园诗话》和 《续诗品》中。袁枚论诗倡导 “性
灵”,曾提出过 “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 之论,主张作诗要写真性情,
表现真情趣,他是清代 “性灵”诗派的领军人物。袁枚在 《随园诗话》及其它篇什中多处以“趣”评诗,将
[收稿日期]20O7—11—05
[基金项目]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文论承传研究”阶段性成果:07cwzO01
[作者简介]胡建次(1968一),男,江西丰城人,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博士后,从事中国古代文
论研究。
· 54 ·
“趣”作为了诗歌审美的最重要范畴。其所使用的有关 “趣”的称名主要有 “趣”、“风趣”、“意趣”、“神
趣”、“生趣”等,体现出偏于推尚由才性而催生出的几种 “趣”的审美形态。在概括地以 “趣”评诗上,
如:《随园诗话》云:“东坡诗,有才而无情,多趣而少韵:由于天分高,学力浅也。”…袁枚从诗作审美表现
上评断苏轼作诗以才气取胜,以趣味见长,相对来说,情感表现的成分显得较少、较浅,因而,诗作缺乏一
唱三叹的韵味。他认为,这与苏轼作为创作主体的天分与学力是紧密相联的。其又云:“镇江都统阳公俭齐
春保。《登北固Ij‘j用唐人孙鲂韵》云:‘古屋倚苍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