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O8年第5期 (第 10卷 总第4l期)
Jour~ ofInnerVibr~liaA cdturalI iv ty(SacialSdox~eEdition) No.5 2008(VoL10 Sum No.41)
性命之辨:关于孟《子·尽心下》第24章的诠释
● 洪新华
(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摘 要:历代关于 《孟子 ·尽心下》第24章的阐释异见纷呈,通过考察孟子性命学说形成的社会根源,立足 《孟子》
文本中关于 “性”、“命”的系列论述,探求其真实面 目,力求得出符合或接近孟子此章性命学说本义的结论。
关键词 :孟子;性 ;命
中图分类号:B2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08)05--0324--02
对研究孟学者而言,《孟子 ·尽心下》第 24章是研究孟 戴震 :“欲‘’根于血气 ,故日性也,而有所限而不可跆,则
子思想极为重要的一段资料,特别是涉及到如何理解孟子有 命之谓也”[]”。
关性命论的问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兹录全章如下: 康有为:“盖以寿天穷通,富贵贫贱,荣枯得丧,皆有天
孟子日:“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 ,耳之于声也,鼻之于 数,非人力所能为者,是日命也蜘j45。
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 ,君子不谓性也。仁之 傅斯年:“孟子之言命,字面固为天命 ,其内含则为义,为
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 则,不尽为命定之训也”L4】】“。
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上述见解之异同,一 目了然。傅斯年的观点与其他各家
孟子的这番话 ,引起了历代学者的注意,为此也出现了 截然不同,他认为孟子此章论 “命”,并非单纯指 “天命”而言。
许多有益的探讨。 赵岐所谓 “命禄”,戴震 “有所限而不可喻,则命之谓也”,康
关于耳 目口鼻之欲为 “性”。除了朱熹提出玄妙的 “气质 有为 “皆有天数,非人力所能为者,是日命也”;此三家大同而
之性”外,大多研究者的观点是较为一致的。因为孟子的话 小异。张居正 “品节限制”之说,直承朱子,自不待辩;而朱熹
说得很明白,即追求耳 目口鼻等肉体的享受,是人的天性使 论 “命有两般”,显系牵强附会之说。总之,赵岐等人虽释
然。如赵岐:“此(口目等)皆人性之所欲也”[1]6,阮元:“孟 “命”为 “天命”或 “命运”,但在具体的阐述上却有一定距离。
子直谓形色为天性”[z]。,张居正:“这几件乃吾人有生之 至于孟子何以翻来覆去地说 “……性也,有命焉,君子不
初,自然禀受的”口 ,傅斯年:“口之好美味,目之好好色,耳 谓性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对此更是异见纷
之乐音声,鼻之恶恶臭,四肢之欲安佚,皆生而具焉者也,告 呈。各家基于 自身对孟子论性命的理解,作出了相应的阐
子所谓 食‘色,性也”I}4]14等。戴震则进一步认为欲望来于 述,限于篇幅,此不赘述。
血气,所以孟子名之为 “性”;他说 :“欲‘’根于血气,故 日性 孟子的时代毕竟离我们现在已很遥远,对孟子思想的探
也 []”。 究,不能以今度古想当然。只有立足 《孟子》文本,回归孟子
对 “命”内涵的解读,歧见迭出。为便于比较,现将有代 思想形成的时代,我们才可能得到符合或接近孟子此章性命
表性的几家说法排列如下: 学说本义的结论。
赵岐:“此(El目等)皆人性之所欲也,得居此乐者,有命 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杨朱的 “为我”思想盛行,统治阶
禄”[1]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