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三十年――追寻中国式商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告三十年――追寻中国式商道

广告三十年――追寻中国式商道从在报纸上刊登产品说明书,到争夺电视黄金时段标王。如今,广告已经铺天盖地向我们走来 1979~2008年,中国的商业广告走过了三十年的岁月。广告从无到有,从产品说明、电报挂号,发展到如今的繁花乱象。如今,广告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老百姓的钱包。 从广告中,我们看到一个商业的中国,正大踏步地走上世界的舞台。 80年代 看似产品说明书似的产品广告,看上去单调无聊。可是,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样的广告就是新闻,新奇而有吸引力 广告从无到有的记忆 1979年1月4日,《天津日报》登出了一则牙膏广告,这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条消费品报纸广告。 数年之后,人们会想起,这是“蓝天牙膏”的广告。确切地说,这条通栏广告的主题是“天津牙膏厂主要产品介绍”。蓝天牙膏占据了广告位约1/3的版面,其余的版面被均匀分配给了“橘子香型”的“富强牙膏”、“金刚牙膏”、“氟化钠牙膏”和“美人蕉高级牙膏”。手工绘制的图片下面附着产品说明书。 这些牙膏都是由天津牙膏厂生产,天津百货站包销。天津牙膏厂已经在2000年12月18日改制为天津蓝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百货站早已不存在了。天津牙膏厂在1957年就推出了中国第一支含氟牙膏,1992年推出的“蓝天六必治”牙膏成了知名品牌。之后,天津味十足的电视广告还一炮走红,“吃嘛嘛香”的广告词也风靡一时。 就在《天津日报》的牙膏广告刊登后第十一天,1979年1月14日,时在上海广告公司外贸设计科工作的丁允朋的文章《为广告正名》,发表在《文汇报》上,文章说:“对资本主义的生意经要一分为二。要善于吸取它有用的部分,广告就是其中之一。”丁允朋回忆,文章刊登后,很多外国记者采访他:“你们可以搞广告了吗?”此时,离1979年春节只有两周。 1979年春节,中国观众终于看到了第一条电视广告――参桂养容酒的产品广告:年轻人到商店买酒,然后送给了长辈,长辈啧啧称赞。有趣的是,这则电视广告内容与如今满眼的“收礼只收脑白金”的广告很相似。广告播出后,上海电视台广告部主任天天拿着牙刷和内裤去上班,因为他害怕有一天会被抓去坐牢。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幕。生产出中国第一块国产手表的天津手表厂抓住了这个机会,把“海鸥”牌手表与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组团参加奥运会连在一起。天津手表厂赠送给中国奥运代表团一人一块“海鸥”手表,又在中央电视台比赛转播间隔时段播出了一个广告:一个海鸥商标,加上一个画外音:“国手进军奥运会,海鸥飞向洛杉矶。”当奥运冠军们戴着“海鸥”手表出现时,全国人民都记住了它,“海鸥”手表从此“火”了。 也是在洛杉矶奥运会期间,日本《东京新闻》一篇报道说,健力宝是“东方魔水”,在中国队加快出击的背后,有一种“魔水”在起作用,喝上一口“魔水”,马上就觉得精力充沛。日本记者看到女排姑娘们都在大口地喝健力宝,中国著名的跳高运动员,世界纪录保持者朱建华也在说健力宝的好。朱建华在当时就像现在的姚明一样,是家喻户晓的体育明星,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喝了健力宝,我才能跳得这么高!”朱建华一定不会想到,他在当时脱口而出的这句话,如果放在二十四年后的今天,健力宝要给他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代言费。 广告单调 销量不菲 财经作家俞雷说,与现在的广告相比,上世纪80年代的广告普遍比较“单调”。报纸上的很多广告,就是企业的厂长经理一本正经地打电话或看书的照片,照片下面写着“某某厂”。电视广告就更单调,连人都没有,一个商标的图片,然后有个声音说,“服务一流,实行三包,电报挂号×××。”就如同宇宙牌香烟小品:“电话是一推六二五,电报挂号不管三七二十一”。 俞雷认为,外国广告公司当时做出来的广告也并不高明,说国产广告完全受他们的影响,非常可笑。1979年,著名的手表品牌江诗丹顿在《文汇报》做了一个广告,广告词是:“两个多世纪来,我们创造珍贵稀世的艺术性手表”,然后附了两块手表的图片。俞雷觉得,当时,中国也有一些有国际水准的广告,1979年,上海电视台“幸福可乐”的广告中,出现了篮球明星喝饮料的镜头,连日本人都觉得,这已经类似于日本电视台播放的商业广告了。但是,外国广告中还是有很多优秀的创意,比如,日立电视机的广告,最后有一个很好听的声音说“日立就是hitachi。”把日立的品牌重读了一遍,很多中国广告都借鉴了这个创意。 俞雷说,在80年代,无论对企业还是对消费者,广告的影响力不像现在这么大。毕竟,当时中国市场上竞争很小,企业是行政机构,完成国家配额就行。企业领导的感觉是不用广告也能赚钱,甚至觉得,只有卖不出去的产品才去做广告,广告被看成是额外开销。像天津手表厂这样的企业,当时属于“另类”。 80年代,在一般人眼里,广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