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蛋白酶组合对大豆分离蛋白改性的研究 - 大豆科学.pdfVIP

用蛋白酶组合对大豆分离蛋白改性的研究 - 大豆科学.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蛋白酶组合对大豆分离蛋白改性的研究 - 大豆科学

第26卷 第2期 大 豆 科 学 Vol.26 No.2 2007年   4月 SOYBEANSCIENCE Apr.  2007 用蛋白酶组合对大豆分离蛋白改性的研究 1 1 2 黄 浩 ,黄宏伟 ,赖 勤 (1.宜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宜春336000;2.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沙410081) 摘要 用蛋白酶组合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有限水解,所得水解液不苦,具有良好的风味。改性后的 大豆分离蛋白的氮溶指数由未水解的82提高到95,20℃时溶解度在25%以上。经正交试验得到 的大豆分离蛋白水解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加酶量,055% (w/w);固液比,1∶8(w/w);酶解时间, 60min。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改性;蛋白酶 中图分类号 TS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41(2007)02-0245-05 STUDIESONPROTEASEASSEMBLYMODIFICATIONINSOYBEANPROTEINLSOLATES HUANGHao,HUANGHongwei,LAIQing (1.SchoolofChemistryandBioengineering,YichunUniversity,Yichun336000;2.LifesciencecollegeofHunanNor malUniversity,Changsha410081) Abstract Soybeanproteinisolates(SPI)wasmodifiedbyproteaseassembly,theNSI(Nitrogensolubil ityindex)valueofthemodifiedSPIincreasedsharply(from82to98).Whatismore,theliquidhasno bitteringbasically.TheoptimumconditionforenzymatichydrolysiswereE/S=055% (w/w),substrate concentration=1:8(w/w),reactiontime=60min. Keywords Soybeanproteinisolates;Modification;Protease   我国大豆年产量约164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 时也为油脂工厂大豆粕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条有效 9%左右,居第四位。大豆分离蛋白(SPI)含有90% 途径。当SPI被酶解成肽后,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 的蛋白质,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如乳制品和肉制品 苦味,这对产品风味有很大影响。分子量在500~ 加工[1],且SPI具有一定的延缓衰老、延长寿命的作 1000Da的大豆多肽苦味最强,只有分子量大于 用[2]。由于SPI在酸性条件下溶解性差,具有豆腥 5000Da的大豆多肽没有苦味[8]。由于微生物蛋白 味,对某些消费者产生过敏等缺陷限制了它的应 酶来源丰富,产量较大且价格低廉,已逐渐成为最重 用[3],需要对其改性,达到除去异味和提高营养利 要的工业用蛋白酶品种,也将成为今后酶改性研究 用率的目的。改性的方法有物理改性、化学改性、酶 的热点领域[9]。本研究首次采用微生物蛋白酶组 改性和生物工程改性[4~6]。酶法改性是通过酶部分 合对SPI进行有限酶解,既避免了酶法生产多肽的 降解蛋白质,改变蛋白质的功能性质[7]。酶法生产 苦味问题,又提高了产品的溶解性。 大豆多肽现已成为SPI深加工的一个重要方向,同 收稿日期:2006-9-16 作者简介:黄浩(1962-),男,理学学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应用生物化学研究。E-mail:jxychh1999@163.com   246 大 豆 科 学 2期 1 材料和方法 1.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