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流体力学》课程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和思考.docVIP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和思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和思考   摘要:本文分析了《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传统的知识点单向传授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更有助于学生的课程学习并给出了具体实践过程。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近50%的学生认可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认为该方法有助于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总结了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实践过程中的某些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工程流体力学》;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4-0223-02   《工程流体力学》是能源动力、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等诸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由于该课程的学习中有不少涉及到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课程的知识点,因而学生普遍感觉学习难度高,兴趣不大[1]。笔者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具体改进措施。   一、以传授知识点为主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仍采用传统的课堂面授的教学方法,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授课教师以演讲者的身份,按照教材编排来讲授教学内容,因此课程知识点为单向传授式,学生对课程内容往往缺乏主观的思考,只是被动地接纳。以传授知识点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概念讲解和公式推导,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不深,大多数学生也只能做到课后照搬公式做题,而对后续专业课学习中碰到的新问题无法做到归纳分析,最终也不能有效提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人类对科学的认知都是从现象开始的,现象表现出的规律性引导人们不断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因此《工程流体力学》课堂的教学组织也应遵循从现象到规律的认知路径。课堂应先从日常生活及工程实例中提出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剖析问题,逐渐深入到现象背后的规律性内容,再经概念阐述和理论推导,完成前述问题的理论解释。以问题探究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显然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工程流体力学》问题探究式教学的课堂组织   在实施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时,教师尽可能选取来自于日常生活现象以及有专业背景的问题,并以图片、动画或视频等较形象化的方式给出,增强学生对流体力学的感性认识,教师要根据学生课堂的反应情况对学生不断引导,鼓励学生启用发散性思维方式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通过对问题抽丝剥茧式的分析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上的问题和探究性的思考过程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意识到所学的知识是鲜活、有用而又有趣的,能逐渐领略到流体力学的美妙之处。在问题分析后的理论阐述中要适当舍弃一些繁冗枯燥的公式推导,强调公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和公式的适用条件。本文以课程中的绪论、一元流体动力学基础以及孔口管嘴管路流动[2]为例,具体阐述探究性问题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绪论课的问题可以提得多而广,通过大量的实际应用和工程问题,让学生充分理解学习课程的目的及意义,做到课程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研究热情。在课程刚开始时,可以让学生列举常见的流体种类,并总结流体与固体的本质区别;给出儒可夫斯基对佯缪(永动机问题)的描述,让学生解释原因;课堂上用汤匙现场演示水流的附壁效应;由目前大气环境常见的雾霾问题引出颗粒物的绕流阻力问题,并让学生估算雨滴和尘埃在空气中的下降速度差异[3];用图片方式介绍1940年美国华盛顿州塔科马海峡桥事故,让学生分析事故原因;介绍市政供水的基本方法,再让学生估算学生宿舍楼供水的压力;分析采暖系统中设计膨胀水箱的原因;夏季和冬季空调送风口的风向有何不同,哪些措施能够尽可能实现房间内温度的均匀分布。由于绪论课涉及的问题可覆盖整个课程,可把某些问题留给学生在课后自己分析。在讲授一元流体动力学基础时,教师可首先给学生演示平行纸片的吹气试验,让学生观察并解释纸片的飘向;提出常说的“水往低处流”论断一定正确吗?再根据市政管网的供水现象,引出驱动流体流动的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换问题,并让学生解释航海中的“船吸现象”、洗澡时浴帘的飘向问题;由烟囱里气流流动的驱动能引出气体与液体的能量方程形式的不同;由消防水枪在喷水灭火产生的后推力问题引出一元流体动量方程。   孔口管嘴管路流动的内容与工程实际结合较紧密,可多给学生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如:(1)城市管网夜间的供水水压为何会普遍高于白天的水压?(2)屋顶水箱供水到同一建筑的高层和低层住户,其压力有何不同?(3)建筑内外存在温差时,如何在建筑物壁面上开窗,实现自然通风?(4)如何利用虹吸的原理,给鱼缸换水,其关键步骤是什么?(5)冷却水系统中,如何考虑水泵的扬程以保证冷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