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Exchange:不是交易,是捐赠与拿取
教材永流传
说是“易物角”,这里可并不完全是“交易”,更多的是“捐赠(donation)”与“拿取(taking)”。在欧美大学,教材是出了名的贵,一本新教材的价格,便宜的大约 120欧元,贵的甚至高达700欧元以上,每年平均 6门课程,每门课程的教材有一两本,那么大学三年或者四年(欧洲本科有些大学是三年制,美国大学则多为四年制)需要买的教材就有三四十本,这无论是对于
每当毕业前夕,走进欧美大学的图书馆,都会在一进门的醒目位置看到一个大大的“易物角(exchange)”,要交易的东西可并不是生活用品,而是学生们在上学期间最亲密的朋友――教材。
本国学生还是留学生来讲都是一笔极大的花费。于是,大学生们会想尽办法“搞”到些便宜教材,比如去网上的二手书店购买,去当地的旧书店“淘宝”,甚至在网上租书!
但是,学生多二手教材少,当地的旧书店可能仅有一两本旧教材,只能被极少数的幸运学生淘到;而在网上买二手书或者租书,不仅麻烦而且也无法完全了解教材的状况,有可能到手的是本破破烂烂的残书,而且欧洲和美国的邮费也是出了名的昂贵,有可能邮费比新书还要贵!
由此,欧美大学里便兴起了这样的一个“易物角”,毕业生捐献教材,新生“领取”所需的教材,其他年级的同学也可以去找找有没有自己需要的,或者把自己不再需要的捐献出来――一代一代的学生,把这个传统继承下来,让这个循环代代不息。
其实,图书捐赠的传统在欧美由来已久,像哈佛、耶鲁等名校,他们的校名,其实都是最初给予学校慷慨图书捐赠者的名字。但是,大学里最早发起“易物角”的其实是九十年代的留学生们。那时候,出国留学的人还不像今天这么多,留学生毕业后回国时,三四年积攒下的几十本教材就成了负担。最开始,留学生们会选择把教材放在当地的二手网站上以低廉的价格售卖,但每天挂在网上,要准备随时回答买家提出的各种问题和要求,临近毕业的学生们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于是乎,“易物”被留学生们发起。最开始,他们只是在自己国家的小圈子里易物:毕业的学长学姐把带不走的教材赠给新来留学的学弟学妹们,顺便给同专业的后人们讲一讲每个教授上课的喜好和考试规律,也把几年来积攒的试卷留给后人,帮助他们学习。后来,有人向学校谏言,开设了“易物角”,以整个学校为单位,鼓励所有毕业生捐赠教材,学校也在毕业期间为图书的捐赠和领取创造最大便利,甚至有部分欧美高校,常年开设“易物角”并有专人管理,方便学生们随时将不用的书籍捐赠给出来,学生们也可以随时去领取或申请需要的书籍。
“易物角”通常设在图书馆入口和出口处附近的位置,这样,“交易”的声音不会影响自习的学生们。当学生带着要捐赠的书来到“易物角”时,学校的图书管理员会把书接过来登记,贴上条码扫描,统一归纳整理后再由图书馆负责藏书的工作人员进行筛选和分类,最后按科目和年级摆放起来。一本教材可能是由好几代学生流传下来的,它的意义早已超过了它作为一本普通书籍的价值。如果有幸拿到了以前学霸们的教材,里面的批注和课堂笔记就是千金不换的宝藏,可以帮助后人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同样,学校也会询问捐书学生们的意见,要不要在书籍的最后增加一张additional page(附加页),上面可以留下捐赠者的名字和他对下一代学子们的寄语,有的同学拿到了 N手书,附加页就有厚厚一沓,这些经典书籍可以追溯到十几年前,是多年来一直必修的教材。
捐得多,领得多
这样的行为和现象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甚至连学校周边的居民也加入进来。欧洲的城镇规模较小,学生一般会选择离家近的学校上学深造,毕业后回到家乡。高校也欢迎老校友们随时回母校看看。老校友们随时都准备着为母校做贡献,他们也自愿加入到捐书的阵营中,为图书馆的藏书添砖加瓦。他们捐献的就不仅仅是教材了,而是自家用不到的藏书,甚至还有 CD、杂志、报刊、诗集、油画绘本等等。
高校纷纷为图书的捐赠提供了最便捷的服务。像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会在社区和学校宿舍周边设立多个聚集点,学生或者社区居民把捐赠书籍送到离自己最近的聚集点即可,学校会有专门的小巴充当“图书捐赠运输专线”,载着捐赠者和书籍一起开到学校的图书馆。有些高校,如英国的艾克赛特大学,为了鼓励学生和居民们捐书,会由理事会集资,为捐书的人赠送一份小小的纪念品,多数是印着学校校园景色的明信片或者书签,上面也一定有一句感谢的话,用以肯定他们对学校做出的贡献。
对于这些藏书,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做法。有些高校,如美国的亚利桑那大学,会把学术类书籍纳入图书馆系统供学生们借阅,其他非学术类书籍和音像绘画制品等,会以很低的价格放在学校定期举办的跳蚤市场上供学生们选购,所有售卖所得归学校图书馆所有,然后再用于新书的购买,真正达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