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芙蓉及银杏城市――成都
芙蓉及银杏城市――成都今人
成都自古水网密布、江桥众多,树木葱茏、繁花似锦。到了五代,“孟蜀后主(孟昶)于成都城上,尽种芙蓉,每到深秋,四十里为锦,高下相照,因名锦城。”(宋人《成都古今集记》)从此成都就有了“芙蓉城”和“锦城”的美誉。而一个“锦”字,不仅描绘了她的美丽,也浓缩了她的富饶。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杜甫在春夜细雨时的想象。早在三国蜀汉时成都就设置锦官城,以集中织锦工匠、管理织锦而得名。不过,成都最早的名字叫“龟化城”。在鲁迅称为“一部半真半假的书”《搜神记》中,干宝记述了这样一个神话:秦惠王二十七年,派张仪筑成都城,可是屡筑屡颓;忽然有大龟浮于江,到城东南角就死了。张仪去问巫,巫回答说:“依龟筑之。”这一次果然筑成了。因此,成都又名“龟化城”。这就是最早的成都吗?按李白的说法,传说古蜀国还有两位国王分别叫蚕丛和鱼凫。直到秦惠王时,要送五名女子入川来拉拢蜀王,才修建了一条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把成都和中原联系了起来。
于是,这个位于四川盆地底部的成都平原,成了文人墨客施展才智的大舞台。穿过时空的隧道,风流的司马相如携手痴情的卓文君向我们走来。一个是才高八斗的辞赋大家,一个是美艳惊人的靓丽佳人。以司马相如弹唱那首著名的《凤求凰》开端,引出了“文君夜奔”的佳话,演出了历史上第一部爱情传奇。直到唐代,李商隐还不忘“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这时的成都,可以说是诗人云集的时代。杜甫的“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赠花卿》)写尽她的繁华,白居易的“蜀江水碧蜀山青”(《长恨歌》)描绘出她素雅中的艳丽。到了宋代,陆游从老家会稽来到这里,“成都海棠十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成都行》)让他欣喜不已,听说“客报城西有园卖”,便“老夫白首欲忘归”了(《成都书事》)。这个文化传统,延续到今天的文坛泰斗巴金。而在他之前,成都还出了一位专写辛亥革命前后成都生活的作家李?人,他不仅是借鉴西方自然主义创作方法的第一人,还是最有成就的实践者。作家沙汀和艾芜也出自成都这座城市。
成都又是民间文化形式最多、保存最好、影响最深的城市。起源于清代雍正、乾降年间的川戏现已流传到整个西南,此外,成都还有独有的曲艺形式,如四川评书、四川竹琴、四川清音、成都扬琴、金钱板和四川谐剧等。这些民间文化和成都特别发达的茶馆文化结合着。人们戏说成都是泡在茶碗中的城市,“自秦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从清晨的早茶,直到深夜的夜宵,成都的茶馆、茶楼把休闲生活调适到了极致。成都的市民很会养身养心,就像这个城市的市树――银杏一样,既使人精神焕发,又使人保健延年。
成都,这个芙蓉与银杏的城市,真是一个谁来了都不愿离开的魅力之都。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汽车理论》课件.pptx VIP
- 设计进度计划及质量保证措施.docx VIP
- 成为自己的勇气:认知自我的情绪心理学.pptx VIP
- 2025年中考数学 (山西卷)真题详细解读及评析.docx
- 新起点、新扩建—新一轮高速公路改扩建的思考与展望NewBeginning.PDF VIP
- GB50235-2010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pdf VIP
- T_CAOE T_CAOE72—2023(海滩养护拦沙堤设计技术导则).pdf VIP
- 《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纤维支气管镜的清洗3、消毒与维护程序.ppt VIP
- T∕CAOE 21.2-2020 海岸带生态减灾修复技术导则 第2部分:红树林.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