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峡区消落带植物对淹水环境适应模拟研究.doc
三峡区消落带植物对淹水环境适应模拟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引言
与原有消落带带相比,新形成的消落带最大的特点在于水淹时间的延长,特别是位于消落带下层的区域,一年之中露出水面的时间只有几个月,如此长的水淹时间造成了库区消落带植被大量的死亡,从而使库区消落带面临着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受损;清库后面源污染物、残留污染物的积累以及生态缓冲功能的削弱加剧了污染;库区人地矛盾加剧;库区崩塌、滑坡以及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加剧;库区自然景观破坏;土壤环境问题严峻;流行疫病诱发等(谭淑端,2010;仙光等,2013)。三峡库区消落带的这些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影响了水库的安全运行,也直接影响了库区周边 20 余区、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艾丽皎,2013)。因此对于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生态修复与恢复重建显得格外重要。消落带植被作为消落带生态功能的主体(Azza etal.,2006),在维持库区生态功能良好运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三峡后续工作总体规划》中已明确提出植被恢复是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恢复和重建的主要内容,而适生植物材料的选择和配置技术是消落带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关键问题。近几年来,对于三峡库区消落带适生植物的筛选也是研究学者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
.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水淹胁迫是消落带、河岸带以及湿地植被遭受的常见逆境因子之一,水淹对植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机械损伤、低的光子利用率、气体扩散的限制、土壤养分的淋溶等(Singh et al.,2001)。国外对植物响应水淹的研究始于 1975 年(Visser et al.,2003),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了植物的生活史策略(生活史、种子特征以及繁殖方式)(aurenza et al.,2012;yricaria laxiflora)(陈芳清等,2009)、桑树(Morus alba)(张建军等,2012.
..
第二章 夏季淹水对三峡库区消落带香附子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随着我国三峡水库建成后的运行,在海拔 145~175 m 之间形成了约 300 km2的消落区。库区施行冬蓄夏排的反季节调度方案,于每年 10 月汛末,水库开始蓄水,消落区水位逐渐上升至 175 m,至翌年 3 月份水位开始逐渐下降,于 6 月左右消落区达到最低水位 145 m(王海峰等,2008b);同时,消落区在 78 月将经历长江流域的汛期,每次洪水将使消落区低海拔区域(145~160 m)的水位出现不同程度的涨落。这使得处于低海拔的植被遭受冬夏两季长时间的交替水淹,将对植被的生长及生理节律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导致一些对水淹敏感植物的死亡,对消落区生态功能和景观质量产生严重的威胁,也为消落带的人工景观恢复增加了难度。目前已针对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特点做了大量有关枫杨(Li et al.,2010;王朝英等,2013)、秋华柳(罗芳丽等,2007;苏晓磊等,2010)、中华蚊母树(Li et al.,2011)、野古草(罗芳丽等,2006)、牛鞭草(王海峰等,2008a;Luo et al.,2011)、狗牙根(Tan etal.,2010)等消落带物种耐淹性及对水淹响应机制的研究,但对于香附子的耐淹性及对水淹的响应机制的研究还比较少,特别是对经历过冬季水淹的香附子如何适应次年夏季汛期水淹的机制研究更为缺乏,因此,本文模拟三峡库区水位波动规律(78 月),选取消落带内经历过冬季水淹后重新萌生的香附子幼苗,研究和探索这些幼苗对夏季不同水淹环境的生长、光合及荧光特征的响应机制,旨在为三峡库区消落带低海拔区域(145~160 m)植被筛选与重建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
.
2.2 结果与分析
水淹45天后,植株基径和茎高在不同淹水处理中均表现出上升的变化趋势(表2-1)。基径和茎高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 T2gt;T3gt;T1gt;CK。其中,T2 植株基径和茎高均与 CK差异显著,而 T1、T3 植株基径和茎高与 CK 之间差异并不显著。与基径和茎高对水淹的响应不同,植株的叶长、叶宽以及地上生物量对水淹的响应表现出 T2gt;CKgt;T1gt;T3(表 2-1)。水淹 45 d 后,T2 植株的叶长、叶宽和地上生物量较CK 都有所上升,其中,叶宽和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 CK,叶长与 CK 差异不显著;T1 和T3 植株叶长、叶宽和地上生物量较 CK 植株都有所下降,其中,T1 植株叶长与 CK 相比差异不显著,叶宽和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 CK,而 T3 植株叶长、叶宽和地上生物量都显著低于 CK。由表 2-1 可以看出,淹水显著影响香附子叶片的比叶面积。所有淹水处理植株叶片比叶面积显著低于 CK,水淹 45 天后,T1、T2 和 T3 植株叶片比叶面积分别比对照下降了 19.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