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课堂上的特聘人文讲师——论庄子作品在语文教学中的大作用.docVIP

庄子,课堂上的特聘人文讲师——论庄子作品在语文教学中的大作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庄子,课堂上的特聘人文讲师——论庄子作品在语文教学中的大作用.doc

  庄子,课堂上的特聘人文讲师——论庄子作品在语文教学中的大作用 陈奕婷 在浙江省使用最广泛的人教版、苏教版这两套中学语文教材中,《庄子故事两则》之《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人教版九年级下),《秋水》(苏教版必修三),《逍遥游》(苏教版必修五、人教版必修五),庄子以四篇作品占据了一席之地。在配套《语文读本》中还选有《山木》《运斤成风》《庖丁解牛》《佝偻者承蜩》等文,与庄子有关的现代散文有《庄周买水》《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等,如此大量地入选语文教材正说明了庄子及其作品的内在魅力。庄子作品中闪耀着的思想性、人文性值得我们审视。 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讲授庄子作品时,常常把重点难点放在字词疏通、文采赏析上。的确,这也是庄子作品的一大特色,“汪洋自恣以适己”这句话常用来形容庄子散文的语言特色,这七个字巧妙地概括出其文结构之巧、词藻之美、气派之大、寓意之深的笔法华彩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逍遥游》)恣意的想象、博大的气势、巧妙的寓言,如此文章读来不禁令人折服。加上《庄子》里丰富的成语典故,如庄周梦蝶、涸辙之鱼、游刃有余、望洋兴叹等更是令人为之津津乐道,在教学中常常作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庄子的生命哲学折射在其作品上所散发出的思想性、人文性更应成为教学的重难点。庄子生命哲学的核心思想以人为本,其作品充满了自由、平等、独立、自然、和谐、豁达的生命智慧的光辉,教师应引导学生与之直接对话,让这光芒照亮人生、指引前路。 一、顺应自然,尊重生命 为庄子乐道赞咏的“逍遥游”是庄子生命哲学的最高境界,无所待,能够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不靠任何外物,达到绝对自由。这种“绝对自由”并非毫无拘束、无法无天,而是要遵从规律,顺应自然。比如《逍遥游》中展翅高飞的大鹏,“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乘”,顺也,“正”,规律也,其背不知其几千里的大鹏要想游于无穷而无所待就必须顺应天地间的规律。此外,庄子在《养生主》中提出的养生之法“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依乎天理”,即顺应天地之理,顺应自然规律。 如今社会,金钱至上、物欲横流、浮躁功利氛围浓厚,教育领域中毒害至深的“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理论,各种兴趣班、培训班遍地开花,学校以成绩和升学率为标尺,实行灌输式教学,题海战术,对学生的所谓“培养兴趣”,“受教育”成为了读好大学,找好工作,结好婚嫁好人的敲门砖、铺路石。这一切的一切使孩子们的天性被压抑,生命被扭曲。因此庄子提出的“法天贵真,不拘于俗”“使天下无失其朴”的主张显得多么可贵。“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庄子在《秋水》、《骈拇》中向人们呼吁顺应自然,反朴归真,发挥人的自然本性,不要为了追名逐利而牺牲了为人最宝贵的自由。在教学中应坚守“以人为本”的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大宗师》),使学生乐在学中,人格回归本真天性。 其次,庄子作品中的人文性有一个聚焦点是对人的肯定,对生命的尊重。庄子身处乱世,对黑暗的社会现实有清醒的认识,在“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动荡时局之下所谓仁义之道不可能真正实行,庄子提出:“意仁义其非人情乎?彼仁人何其多忧也?”(《骈拇》),坚定了他追求自由的思想。在《逍遥游》中庄子提到了人的生命境界的几个不同的层次,从芥、蜩、斑鸠、朝菌、蟪蛄、斥鴳这些微小的朝夕不保的生命境界,到鲲、鹏、冥灵、大椿、彭祖这些巨大的长久的生命境界,直至最终的人、神人、圣人的理想化的生命境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是一种摆脱了一切束缚,不需要依靠任何东西(包括物质和精神)的绝对自由状态,即庄子心中的“逍遥游”。 “无己”就是忘掉自我,庄子认为人如果拘于形体,必然会受外物的束缚,人应不受外物的拘滞,最终达到怡然自得的境界。“无功”就是去除功名利禄之心,不热衷于身外之物,做到清静无为,不为物所累。“无名”就是忘掉荣辱、毁誉、得失,褒贬由人,偃仰随我,抛却声名与舆论的干扰。“无己”“无功”“无名”是庄子追求精神上绝对自由的途径和最高境界,人们只要摆脱了功名利禄的束缚,忘却世间的毁誉得失,超越短暂无常的生死界限,便能达到物我两忘、怡然自得的逍遥境界。 庄子的生命哲学主张不断提升人们的生命境界,“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尊重生命,关怀生命,让生命获得自由,回归本真,把个体的人格价值扩大到无限的宇宙中,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从而获得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