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08,36(14):5915—5916,5934 责任编辑 张杨林 责任校对 况玲玲
禾谷镰刀菌致病力和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袁婷露,曹秀云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辽宁沈阳100161)
摘要 回顾了对禾谷镰刀菌致病机理的研究,总结了禾谷镰刀菌侵染小麦各组织器官的研究进展以及禾谷镰刀菌致病基因的发现
和研究。
关键词 禾谷镰刀菌;赤霉病;侵染过程;致病基因
中图分类号 $43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8)14_05915—02
Research Progress ofVirulence and Pathogenicity Genes ofFusarium graminearum
YUAN Ting-lu et al(College of Agronomy,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 1 10161)
Abstract Study on the pathogenicity mechanism of Fusarium graminearum was reviewed.Research progress of Fusarium graminearum infection
on wheat tissues and organs was summarized as well as the discovery and research on pathogenicity genes of Fusarium grarmnearum·
Key words Fusarium graminearum;Head scab;Infection process;Pathogemcity gene
禾谷镰刀菌(凡s Mm grami//,e聊 m)又称禾谷镰孢。它 打 『=基础。
有分生孢子(无性孢子)和子囊孢子(有性孢子)2种孢子。 1.2 对小麦花药及穗部的影响 20世纪20—30年代研
分生孢子呈镰刀形,有隔膜2~7个,顶端钝圆或略微收缩, 究 一般认为禾谷镰刀菌是先侵染小麦穗部内的花药,然
基部有明显的足细胞。子囊孢子由子囊中释放,子囊呈棍棒 后才延续到子房、颖片和穗轴,从而认为花药在小麦发病中
状,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无色,呈纺锤形,两端钝 起了重要的作用。进入20世纪50年代,Tl】发现禾谷镰刀
圆,多为3个隔膜ll_。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wheat 菌侵染没有花药的穗部时,也能引起病害[ 63。Schroeder研究
Head Blight)是世界性流行病害。小麦受到禾谷镰刀病菌的 也发现,禾谷镰刀菌不必经过花药就可以直接入侵小麦穗
侵染后,病穗上往往出现粉红色或橘红色的霉状物,因此被 部的所有部位_171。Strange等将赤霉病菌的分生孢子悬浮液
称为赤霉病[21。赤霉病是温暖潮湿麦区广泛发生的一种病 滴加在小麦颖片表面,未发现病害发生_18】。康振生等采用扫
害,已在世界上五大洲30多个国家发生和流行。近年来,随 描和透射电镜系统观察禾谷镰刀菌侵染的小麦穗部,发现
着全球气候的变暖,还有蔓延扩散的趋势l引。在我国,小麦赤 病菌不用经花药就能侵入穗部,但是存在花药会使病害加
霉病造成的损失仅次于小麦条锈病 ,且分布范围广泛[53。在 重。病菌主要入侵小麦颖片、外稃和内稃的内表面以及子
世界范围内,赤霉病在美国中北部、加拿大南部、欧洲和南 房的顶部。随后以孢间和孢内生长的方式向下扩展,到达
美地区都呈蔓延趋势㈣。赤霉病会造成粮食严重减产和籽 穗轴后,又沿维管束和皮层组织延伸到小花,最终导致整个
粒品质下降;同时,感病籽粒带有真菌毒素,导致小麦不适 穗部枯死㈣。这些研究表明,小麦扬花期是小麦对禾谷镰刀
于磨粉和食用,也不能当作饲料麦销售,从而造成双重的经 菌最敏感的时期。禾谷镰刀菌对小麦穗部侵染的过程应该
济损失[91。多年来,各地对禾谷镰刀菌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是禾谷镰刀菌致病的主要步骤。而小麦穗部结构复杂,在细
涉及其生长习性、致病机理、毒素分泌、侵染小麦的机理等 胞学水平上对禾谷镰刀菌入侵穗部过程的揭示,对以后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