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细说高考临场作文审题
细说高考临场作文审题这里讲的主要是临场作文的审题。
与平时作文相比,高考作文的审题难度特别大。考生们必须慎之又慎。
说穿了,这是一场不太公平的“竞争”。
一方是:一个年轻的、未出茅庐的考生,在紧张的考场氛围中,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审题;
另一方是:(江苏)30多个“老谋深算”、经验丰富、目光锐利的语文专家,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用3天时间来审题。
前一方的审题如果是“一”,那么,后一方的审题结果就可能是“十”!
后一方“审”出来的东西,只要是正确的,就写入”评分细则”,就是阅卷之“法”,而不会去理会前一方“审”出来了没有!
面对这一种情势,考生朋友们,你们难道不应当如临深渊,加倍小心,加倍努力么?
然而,多少年来,许多考生不把“审题”当回事,投入的注意和心力很不够。结果,年年有许许多多考生“走题”。故阅卷点上有句顺口溜:“年年有高考,年年话走题。”
我在这里强调一下高考作文的审题难度,就是为了敲一敲警钟。
审题水平,与考生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若无平时的艰苦磨练,考场上是不可能一下子目光敏锐、穿透命题内核的。但有一些具体的审题“技巧”,考生们还是可以在短时期内掌握的。这些技巧是:
(一)关键的最初三分钟
当你怀着某种期待与不安,翻开高考作文试卷的时候,切切不可将试题匆匆一瞥,匆忙开始写作。抢时间,对于考生来说固然重要,但最初三分钟(或五分钟),却决不可粗心大意。要强按心潮、定下神来,一字一句地将题目反复品味……
审题,这个不知费了多少语文老师唇舌的问题,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请看下面几例。
1.关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82年高考题)
相当多的考生,一看试题便不假思索地将中心论点确定为:要忧天下,不要忧自己。看起来很对路子,其实很不切题。因为,文章的“入口”开得太大,丢掉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先”字。“要忧天下,不要忧自己”,只划清了“公”与“私”的大界限;“忧天下”的人起码有三种:与民同忧,这是好官,难得;后忧,这些人爱放“马后炮”,缺少先见之明,但仍不失为好官;先忧,这些人目光远大,天下未忧我已忧,十分难得。要做好这篇作文,“入口”处只能是“先忧”,只能是赞美“先忧者”,否则,就会泛泛地讲“公”与“私”的关系问题,也就不能紧扣范仲淹这句名言的精要所在了。从试卷看,凡“切”不准的,举例皆为一般的好人好事;凡“切”准了的,举例都比较精当,如彭德怀同志上“万言书”,张志新同志在“文革”之初的大声疾呼,等等。
2.关于那幅“挖井”的漫画(1983年高考题)
许多考生审题的结果是:要锲而不舍,不能锲而舍之。看起来很切题,其实又错了,或偏了。那个挖井的人,连挖数口,均未见水,有一口几乎快接触到地下水了。他的毛病是,不晓得下面有地下水,目标不明。他的干劲还是颇大的。请看,他不是斗志昂扬地扛着大锹,打算换个地方再挖吗?此人是很有一点“挖井不止”精神的,说他“锲而舍之”,其实是冤枉了他。准确地说,这篇作文的审题结果应当是:只有看准目标,锲而不舍,才能成功。打个比方,叫你从武汉上北京,你却辛辛苦苦地、不舍昼夜地跑向广州,那显然失败了――其所以失败,不是无恒心,而是无明确的目标,乱使劲儿。
3.关于给《光明日报》的那封信(1985年高考题)
不少考生读完了试题,马上义愤填膺地提笔作文,痛斥污染了环境、影响了澄溪中学教学生活的前进化工厂,仿佛只有彻底铲除前进化工厂,事儿才能了结。这就把题目审偏了。比较全面的、准确的中心论点应当是:工厂要兴建,污染要防治。所以,凡是审题审准了的考生,都注意到为前进化工厂设想,甚至从该厂的技术条件、资金储备等方面来考察它根治污染的可能性。有的考生还表示:如果该厂人力不够,我们澄溪中学的师生可以搞点义务劳动嘛!
4.关于“写一个圆的想象物”的小作文(1991年高考题)
江苏省有相当多的考生没有抓住关键词“一个”和“物”,写成了多少个圆(如写碧绿的草地上出现了赤、橙、黄、绿、青、蓝、紫七把圆圆的小花伞),或写成了抽象的圆(如“历史的车轮”、“海峡两岸人民大团圆”的“圆”等),这样就背离命题要求了。
5.关于记叙文《尝试》(1994年高考题)
这种记叙文试题,虚实结合,给审题增添了许多难度。这一年,江苏考生中不少人未能仔细考察“尝试”一词的含意,结果忽略了至关重要的两点:①尝试,必须是第一次的行为,写成第二次、第三次就错了;②尝试,必须是主动的行为,写成“尝试高考”、“尝试失去了外婆的悲哀”等被动性的行为,也错了。还有一部分考生,审题时没有注意文体的限制和要求,大发议论,写成了议论超过全文二分之一的“两不像”的文章。
6.关于“鸟的对话”(1995年高考题)
那首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