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9年高考浙江卷作文解析
2009年高考浙江卷作文解析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歌词,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
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
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
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
根据歌词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 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材料主要是从绿叶的角度而言的。在绿叶看来,没有根就没有自己,是根默默无闻的奉献,才让自己高高跃立枝头,展示自己生命的一片绿色,绿叶对根的恩情不能忘。当自己离开根之际,绿叶有万千的不舍,但这不舍最终化作了祝福,这种祝福里渗透了绿叶对根的情意。而最终,绿叶必将回到根的怀抱。
大千世界,存在着无数像绿叶与根一样的关系。是天空的广阔无垠,才炼就了大雁的苍劲飞翔;是江河的丰富潜藏,才哺育了鱼儿的轻快游动;是大漠的宽广酷热,才造就了骆驼的坚韧顽强;是深山的幽深险峻,才成就了老虎的威武长啸;是土壤的丰厚养料,使得公园百花争艳、绿草如茵……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在孕育着另一种事物,唯其如此,各种事物才得以茁壮成长。所以,她们都应对为自己提供生长环境与营养的事物心怀感激,像绿叶对根那样充满情意。
显然,这里有一种隐喻关系。根在这里有着多重的象征意义。从人类的生命而言,母亲是根;从人类的生长而言,故乡是根;从人类的情感而言,祖国是根;从人类的文化而言,历史是根;而对于人类的群体而言,他们的文化是根……这些关系中,是后者滋养了前者,给前者以乳汁,使前者得以健壮成长。
在理解上应该有三个层次:
(1)从大处讲:国民与祖国,人与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
(2)缩小一些讲:游子与故土的情感
(3)从小里讲:个人(孩子)对父母、学生对老师
这次作文也存在一定的复合关系:根对叶的恩泽,根对叶的感恩、依恋、依赖之情。
审题理解可分为三类:
(1)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双向情感包括显性与隐性的切合
(2)基本符合题意:只写根对叶,忽略叶对根的关系
(3)完全离题:完全没有涉及叶、根与情的关系
例文一
归依那份敬畏
余秋雨曾说:“浪漫的法国人以一种善意而真诚的嘲弄来重新理解法国文化;严肃的德国人在谦虚中用现代的眼光展现曾经的德国;而毕恭毕敬的我们,正犯着一种将文化遗产供奉起来的毛病。”
现在看来,物质利益的大潮又把我们引向了另一个极端:我们正犯着一种将文化颠覆过来的毛病。我们的心日益迷离,我们的根又在何处?行走人生中,我们的目光又停在何方?
走进出版界、影视界,颠覆戏说之风方兴未艾。诸葛亮成了营销高手,潘金莲成了形象大使,孙悟空成了好员工,各类切割、拼凑的另类书籍在畅销热卖区总能找到席位。人们以此娱乐着,不知道他们是否也在娱乐贱卖着自己的灵魂?
如果一片叶子烂了,那无关痛痒;如果树上到处是烂黄的叶子,那就应该反思这棵树了。颠覆戏说的背后是传统文化教育和正史教育的缺失。我们用荒诞的颠覆迎合流行的口味,我们用冷漠的嘲弄掩饰浮躁的内心。“现在的愚蠢,不是指无知,而是指对流行观念的不思考。”我们坚守的灵魂土壤被侵蚀,我们只好迷失。
无论我们走到何处,无论身处何方,面对文化践踏,我们不能仅是愤世嫉俗,我们要做的还有自我反思: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文化消费者?我们文化良知的根一直在脚下,我们就不会因为些许风雨、些许蛀虫而干枯发黄。心存敬畏,我们就能找到人格坐标的原点。
只有经济利益而没有社会责任,只有物质追求而没有文化责任,虚伪泛滥、矫揉造作的文学创作必然会离真正的文学越来越远。由此想到了陈寅恪的“四不讲”:前人讲过的,不讲;近人讲过的,不讲;外国人讲过的,不讲;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归依那份敬畏,找到心灵的根,我们方能步履从容,化蛹为蝶。文化良知这棵树需要我们一起呵护。如果环境有些许污浊,就让我们用敬畏和坚守来净化空气。这种文化道义,我想义不容辞,这才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不要因为社会丑陋而悲观失望,不要摧垮人的信心,我们要做的是对内心的邪恶充满警惕。首先,浮躁成为颠覆的理由;然后,颠覆成为浮躁的借口。愿善良的人走出这样的“颠覆怪圈”,时时心存敬畏,任它密雨斜侵,我只坐拥王城。
评点
这是一篇浙江省公认为最深刻的作文。物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