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苏霍姆林斯基德育观看语文教学
从苏霍姆林斯基德育观看语文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道德教育中,激起“道德――审美情感”是很重要的,它是“道德信念、原则和精神力量的血肉”。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下简称荣辱观)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中,是语文教学的神圣使命,也是语文教学走向生活的必然要求。就学科的性质、特点和教学实践而言,道德情感体验是语文教学与荣辱观教育有机结合的纽带。
“八荣八耻”为广大青少年指明了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是青少年道德修养的自律标尺。从语文教学看,树立荣辱观必须重视中小学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道德的起码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形成个性的道德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要掌握全人类的道德准则,即道德的起码知识”。他把这些“道德的起码知识”强调为“对父母的孝敬”、“同情心”、“关心人”、“责任感”、“羞耻心”、“合情合理的需要”等等。苏氏的论述对我们当前开展荣辱观学习实践活动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以载道”。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大量课文都表现了“全人类的道德准则”的主题,而要把它内化为学生的基本品质,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挖掘和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种种道德因素,调动他们的知识积累、个人经历和情感认知,以心去发现心,用善良去体察善良。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单元教学提示有二,一是“让我们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二是“熟读这些课文,从中以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达到以上教学目的的过程和方法,主要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教学产生最佳效果的保证。
本单元中的《背影》和《台阶》对父亲形象的描写,对父爱的感受,很容易引起学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共鸣。新课程中关于父爱、母爱的选文很多,教学中情感体验的魅力巨大,而把它引入一种博大的境界――对祖国和人民的爱,让学生认识到爱是具体可感的存在,这是语文教学的艺术。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认为的,如果孩子连自己的妈妈都不爱,他是不会爱别人的,不会爱家乡、爱祖国的。所以,在他担任校长的帕甫雷什中学,校训是“要爱你的妈妈”。
教学《老王》一课,杨绛简洁入微地描写了“老王”三次对钱的态度。一次是“老王”顺路带送冰块,“我们”不要“他减半收费”,“老王”以“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作为报答;二是“老王”用三轮送默存(钱钟书)上医院“却坚决不肯拿钱”,在“我”坚持下,“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担心“你还有钱吗?”三是“老王”在生命之火即将熄灭时还用送“香油和鸡蛋”的方式表达一个“不幸者”对人世间善良的谢意,而“我”尽管付了钱却“总觉得心上不安”。细细品味,作者文末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细微之处见深刻、有大爱!课堂教学中,引导之法就是“用善良去体察善良”,师生讨论互动,时而在笑的泪光中体验人性的善良,时而在阅读深思中滋长一种悲悯意识,甚至有同学冒出无法捐助的遗憾――一篇短文在心灵中渗透着同情,滋润着善良。同情意味着一个人在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它是一种高尚的道德体验,是迈向道德实践的心理基础。语文教学之魅力由此可见,而这种魅力来自道德情感体验――这是我在教学后记中的心得。本单元的另外两篇课文:鲁迅先生笔下“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之良善,余秋雨笔下的“信客”之以德报怨,都使语文课堂成了一个情感体验的平台,充满了向善向美的磁力,使师生“生活”其中陶冶其中。语文教学中对这些“道德的起码知识”的渗透和深化,正是我们从学科实际出发,通向荣辱观教育的重要途径。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建议之一是“请把目光从报刊、荧屏转向街头墙角,看看那些摆小摊的、扫大街的、捡破烂的、耍把戏的……他们的外表怎样?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建议与他们交谈,甚至有一些交往,让彼此心灵沟通”,然后写一篇记叙文。这样的语文实践既是对语文素养的训练,又是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强化和延伸,这种“大语文”观,不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吗?
诚然,语文不是伦理学,但伦理在这里表现为鲜活的形象和丰富的精神生活,它所激起的情感体验是不可分割的。《读者》上有一段利奥“我们整天在干些什么?我们如此忙于传授知识。如果我们没有教莉亚妮任何她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地生活着,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而单教给她如何读书、写作、算题,这又有什么用呢?”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过去的语文教学教了十几年,而学生仍视作文为畏途,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情感体验而无“话”可说。从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看,还有一个把情感体验“发”出来的问题,如何“发”,这就是语文学科之工具性要求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如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和表达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不可偏废语文素养的训练。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苏教译林版九年级下册整册书单词默写表-单词表.docx VIP
- 2.2《养成亲社会行为》 课件 2025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ppt
- 中国古代古典书籍 《钟馗全传》 全本.doc VIP
- 《差异化教学探讨》课件.ppt VIP
- 四棉医院检验科室内质控项目一览表技术指导.docx VIP
-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2025年版2025年修订).pdf VIP
- 2025年浙江高三高考英语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pdf VIP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复习备考试题及答案 .pdf VIP
- 重庆翘柏高锰酸钾及其复合盐在水处理中的应用.pdf VIP
- 家庭经济状况信息表(样表).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