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儒门事亲金张从正
新刻《儒门事亲》序
一气之块然乎太虚之间也。氤氲摩荡,
以生生万物。而其禀之驳者,为禽兽,为草
木;粹者为人。而其粹者,亦有浓薄强弱之
不同,加之六气乎外,七情侵乎内,而诸疾
生焉。有寒有热,有表有里,千状万证,不
可俱述。而要之不过虚实两者之间焉。故经
曰:虚则补,实则泻。呜呼!虚实者,诊病
之标的,而补泻者,施治之大要也哉!长沙
以还,明哲辈出,家擅专门,人立异见。诸
说旁舞,于泻,而立斋偏于补。既有所偏,
则不能无弊。苟不能无弊,则又不可无辨焉
!予窃为二君之术,一补一泻,虽有不同,
而各极其至,庶乎圣之功,亦莫以加焉。然
天下之病,未必尽实,则其偏于泻也,吾恐
虚者之反受其害也;未必尽虚,则其偏于补
也,吾恐实者之亦反受其害也。一得一失,
明于此而暗于彼,此岂斯道之大成哉!若长
沙则不然,可以补则补,而不偏于补;可以
泻则泻,而不偏于泻。虚实随证,补泻应机
,呜呼!亦可谓大成矣。拟诸古之圣贤,二
君之于长沙,犹夷惠之于孔子也。盖补泻之
不可偏废,犹裘葛之不可一施也。而今不核
虚与实,而致补泻之各偏,犹不审冬夏之异
候,而欲偏裘葛之御也,岂其理也哉。故曰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者,通脉四逆
汤主之。又曰: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
者,宜大承气汤。补泻不可偏废也,可见矣
。方今之世,好补而恶泻,喜温而畏寒,大
黄芒硝,视如蛇蝎;干姜附子,甘如饴蜜。
遇硝黄奏效,则曰:此惟取一时之快,后必
致寒中之患。姜附错投,则曰:姜附犹不验
,归之于命。盖亦不思之甚也。故凡治疗之
书,偏于补者,盛行于世,而梨枣日广,至
于戴人此书,传诵甚罕,予窃童蒙学医者,
哗偏补之书,而不讲泻实之方,则虚虚实实
,其弊将有不可胜言者。
鸠工寿梓,以广其传。惟冀此书,与立
斋之书,并行于世,可以泻则师戴人,可以
补则师立斋,无致补泻之偏胜,使斯民同跻
于仁寿之域矣!
正德辛卯八月望日渡边荣元安甫书于洛
阳松下睡鹤轩
重刊《儒门事亲》序
是书也,戴人张子和,专为事亲者着。
论议渊微,调摄有法,其术与东垣、丹溪并
传。名书之义,盖以医家奥旨,非儒不能明
;药品酒食,非孝不能备也。故曰:为人子
者,不可不知医。予幼失怙,慈母在堂,逾
七望八,髓既具,未尝不防以药物。每虑当
有所馈,委之时医,恐为尽道之累。将欲遍
阅方书,诸家着述繁杂。窃为是皇皇者数载
矣。近得是书,如获宝璐,执是以证,何虑
臆说之能惑!惜其板久失传,本多亥豕之讹
。因付儒医闻忠,校订锓梓,与世之事亲者
共云。
嘉靖辛丑三月戊子,复元道人邵辅序
《儒门事亲》后序
医道之大尚矣,其上医国,其下医人。
而身之所系,抑岂小哉!观抱朴子之金柜肘
后,其用心亦以精矣,功亦溥矣,大矣。邵
君柏崖,以玉牒之亲存,以于天下后世,乃
以是书命愚机之寿诸梓,以广其传,功岂在
抱朴子下哉!愚不学,恐成后人之诮,幸柏
崖之去,然日夜是惧,不敢语尽以力。至于
析微剖奥,剔谬辨非,尚俟后之君子。
嘉靖十九年岁次庚子孟冬朔日钱唐者相
闻忠机于南圃陋室中
卷一
七方十剂绳墨订一
方有七,剂有十,旧矣。虽有说者,辨
其名而已,敢申昔人已创之意而为之订。
夫方者,犹方术之谓也。《易》曰:方
以类聚。是药之为方,类聚之义也。或曰:
方谓五方也。其用药也,各据其方。如东方
濒海卤斥,而为痈疡;西方陵居华食,而多
赘瘿;南方瘴雾卑湿,而多痹疝;北方乳食
,而多藏寒满病;中州食杂,而多九疸食痨
中满、留饮、吐酸、腹胀之病。盖中州之地
,土之象也,故脾胃之病最多。其食味、居
处、情性、寿夭、兼四方而有之。其用药也
,亦杂诸方而疗之。如东方之藻带,南方之
丁木,西方之姜附,北方之参苓,中州之麻
黄、远志,莫不辐辏而参尚。故方不七,不
足以尽方之变;剂不十,不足以尽剂之用。
剂者,和也。方者,合也。故方如瓦之合,
剂犹羹之和也。方不对病,则非方;剂不蠲
疾,则非剂也。七方者,大、小、缓、急、
奇、偶、复也;十剂者,宣、通、补、泻、
轻、重、滑、涩、燥、湿也。
夫大方之说有二:有君一臣三佐九之大
方,有分两大而顿服之大方。盖治肝及在下
而远者,宜顿服而数少之大方;病有兼证而
邪不专,不可以一、二味治者,宜君一臣三
佐九之大方。王太仆以人之身三折之,上为
近,下为远。近为心肺,远为肾肝,中为脾
胃。胞胆亦有远近。以予观之,身半以上,
其气三,天之分也;身半以下其气三,地之
分也。中脘,人之分也。又手之三阴阳,亦
天也,其气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