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朗诵角度对《雨巷》再解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朗诵角度对《雨巷》再解读

从朗诵角度对《雨巷》再解读摘 要:对于《雨巷》这首包孕深藏、充满朦胧象征意味的诗,要想通过有声语言再现它的原汁原味,辅导读者深入地领略它的意蕴,让作者的情愫与内心波澜随朗诵者的声波透入读者的心扉,应分三步走:引向情感――借助想像――重视诗味。? 关键词:《雨巷》情感;想像;节奏;筋肉感觉?? 收稿日期:2007―11―25? 作者简介:徐秀(1971―),女,山东省枣庄市人,曲阜师范大学学报编辑,文学硕士,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研究。 《雨巷》一经问世,在文学界便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时隔数载,如今《雨巷》仍散发着它独具的色彩,令一代又一代人心旌摇动,荡气回肠,它的魅力何在?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很多,本文试图从朗诵的角度对《雨巷》再做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引向情感? 诗歌无论它内在的含义有多么抽象、朦胧,它终归还属于“情”。朗诵时,只有引向情感,主题的深刻性、目的的准确性、愿望的迫切性、对象的交流性才可以负载在有声语言中实现由己达人的意图。? 李渔云:“言者,心之声也,欲代此一人立言,先时代此人立心;若非梦往神游,何谓设身处地?……务使心曲隐微,随口唾出。”情感不是凭空产生,而是来自于对诗歌的理解,对诗人情感的真挚感受。? 1. 忧郁? 戴望舒生前共出了四本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与《灾难的岁月》。一走进他的诗歌世界,你会感到一种忧郁扑面而来,几乎弥漫于诗人创作道路的始终。这不仅与诗人所处的时代和具体生活环境有关,更与戴望舒独特的气质有关。尹在勤先生认为:气质对诗人的观察体验、意态倾向、艺术风格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如果按气质分类,戴望舒应该属于抑郁质兼黏液质类型,这就使他不能像郭沫若那样进行热情洋溢地呼喊与痛快淋漓地抒写,而只能“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他以幻想为真实,以忧郁为美丽,用朦胧的意象来宣泄积淀在心底的感伤和郁闷。? 《雨巷》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诗人在绵绵细雨中忧郁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然而,“丁香姑娘”内心也充满了“冷漠”、“凄清”与“惆怅”,最后,她“哀怨又彷徨”,“像梦一般地走近这雨巷”。? 2. 孤独? 据赵聪、郑择魁的传记记载,戴望舒于1926~1927年因遭通缉曾匿居于施蛰存家中,深深爱上了施的妹妹比他年轻好多的施绛年。当时施绛年俊秀活泼,不谙世事,与戴忧郁内向的气质截然相反。戴因小时天麻造成面部疤痕,追求施绛年时有强烈的自卑感,加之施绛年在爱的网络中忧郁彷徨,这就使戴陷入了狂热的“单恋”而无法自拔的地步,他时刻有失去施绛年的危机。《雨巷》就是在这种心态下完成的。诗人把诗当作灵魂的出逃王国,在一种超脱的幻象中寻求“苏息、净化。”诗人在诗中刻划了“我”与“她”两种形象,但这个“她”――“丁香一样的姑娘”不论是走近走出,总是“冷漠、凄清又惆怅”,没有情感的交流,没有谈心的欲望。诗人明知爱不可得却依然在绝望中苦苦寻索,依然“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这种绝望与希望的哀婉叹息更强化了“单恋者”的凄苦、孤独。? 3.希望? 如果说诗人是因为追求人类纯真而苦涩的爱走向绝望,这未免过于简单了。绝望一方面取决于主体,另一方面还来源于客体。? 《雨巷》产生于1927年夏,正是蒋介石反革命政变不久,中国现代史上极其黑暗的年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所造成的白色恐怖,使一部分原来拥护革命的青年“由于方向不明,小处敏感,大处茫然”,在痛苦中坠入迷惘,在绝望中渴求新的希望。由此,《雨巷》成了黑暗时代的一面镜子,是当时很大一部分进步青年无奈心境的反映。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雨巷》不仅是诗人内心忧郁、孤独的象征,而且还是时代苦闷的载体。? “单恋”的痛苦、“前途”的黯淡双重苦难促使诗人由忧郁、孤独到绝望,然而诗人又是理智的,在他看来,绝望不等于灭亡,而是应该继续去追求美好的理想。? 朗诵一首“忧郁――孤独、绝望――希望”情感跨度大的诗歌,朗诵者首先要确定自己的声音特点和气质特征。因为我们都有这样的常识:好的歌手总是根据自己的声音特点、气质特征为自己选择歌曲,这样他们的歌曲才会唱得如意、自然、有特色。汉语朗诵也有酷似唱歌的特点,要想真实地传达诗人的心声,朗诵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不可勉强为之。? 其次,朗诵者要做到真正理解诗和诗人,朗诵时要统筹全局,不可随意停顿,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出《雨巷》的情感魅力。? 二、借助想像? 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中有段精彩的台词:“诗人的眼睛在神奇的狂放的一转中,便能从天上看到地下,从地下看到天上,想像会把不知名的事物用一种形式呈现出来。”想像是诗歌创造的翅膀,也是朗诵诗歌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