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我国的卫生医疗事业
(四)
编者董原
目 录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1
我国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技术政策的变化1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内容和指导网
药政管理工作32
生物制品65
卫生出版事业 119
1 我国的卫生医疗事业( 四)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以及人民物质、精神生活
的逐步改善,我国已将计划生育纳入国家大法,定为根
本国策。目前在我国,晚婚、晚育、少生和优生,已经
蔚然成风。
我国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技术政策的变化
我国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技术政策的确定,曾经历
了曲折的道路,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一、对节育实行限制(一九四九——一九五三年)
建国前,我国的人口情况是高出生、高死亡、低增
长(每年约为 10%)。解放初期,我国政府虽尚未提出
明确的人口政策,但由于受以往在解放区曾提出的“人
财两旺”、“人畜两旺”的发展经济口号以及学习苏联鼓
励发展人口、奖励多子女“母亲英雄”经验的影响,在
当时所实行的社会经济政策实系鼓励发展人口。因而,
卫生部门确定的技术政策也是严格限制节育的。例如卫
生部一九五三年下达的《限制节育及人工流产暂行办法》
(草案)规定,妇女绝育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有重症肺痨病、心脏病、肾脏病、恶性贫血或其
他足以影响生命之疾病者;
2. 因骨盆狭窄、畸形、难产或其他原因剖腹生产两
次以上者;
3. 已婚妇女年逾35 岁,有亲生子女6 人以上,其中
2 我国的卫生医疗事业( 四)
至少有一人年逾 10 岁,如再生育将严重影响其健康以至
危害生命者。
对于要求人工流产的妇女,该文件规定:
1.孕妇患肺结核、心脏病、肾脏病、恶性贫血或其
他重病,继续妊娠将危害母体生命或对母体健康有重大
损害者;
2.发生流产现象,实施安胎无效者;
3. 因骨盆狭窄、畸形或其他原因剖腹生产两次以上
者。
此外,施行绝育或要求作人工流产的妇女,还要履
行严格而复杂的行政审批手续。
二、对节育放宽限制(一九五三——一九五六年)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和医疗保健条件的迅速改善,我
国人口出现了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情况。例如,
上海市一九五四年的出生率已达到 52.6‰,死亡率则为
7.1‰,自然增长率高达45.5 ‰。全国人口的增长也很快:
一九四九年末为54,800 余万,至一九五三年第一次人口
普查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 60,193 万,净增了5,393 万
人口。有些家庭,由于子女生得过多过密,不仅影响到
经济生活和对子女的教育,尤其是影响到母子的健康。
广大群众,特别是劳动妇女开始有避孕节育要求。卫生
部直接收到或由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妇联、工会转来了
大批群众来信,要求放宽避孕节育的限制。
对群众要求节育的呼声,周恩来、邓颖超、邓小平
等中央领导同志部十分重视。周总理曾亲自到工人家庭
作了调查,对比了多子女和少子女家庭的生活水平悬殊
情况,并在卫生干部中作了传达。邓颖超同志亲笔写信
给邓小平同志,提出多子女和节育要求在群众中已是带
3 我国的卫生医疗事业( 四)
普遍性的问题,应提请主管机关及有关方面予以考虑。
她指出:“国家卫生机关应主动地拟订办法,帮助干部解
决避孕问题。”邓小平同志在信上批示:“……我认为避
孕是完全必要的和有益的。”
卫生部根据群众反映和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于一
九五四年下达了《关于修改避孕及人工流产暂行办法》
以及《改进避孕及人工流产的通报》两个文件,明确提
出:“避孕节育一般不加限制”,对人工流产也大大减少
了限制条件。
三、对节育积极提倡(一九五六——一九五七年)
一九五五年后,我国政府开始注意到人口增长问题
的严重性,在一些重要会议和文件中提出节制生育的意
见。如一九五六年,由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制定的《全
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中就曾提出:“除了少数民族的地
区以外,在一切人口稠密的地方,宣传和推广节制生育,
提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