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以癫痫首发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报道.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癫痫首发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报道[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首发;癫痫 [中图分类号]R743.3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1(a)-129-01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常见疾病,占脑卒中的5%~10%[1],以突发的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为典型的临床表现。然而,不典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形式多样,有报道首发症状为偏头痛、眩晕、心绞痛、急性胃肠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颈肩痛、上呼吸道感染、精神异常、脑炎、舞蹈症、青光眼等,首诊误诊率达42%[2],而以癫痫发作为表现形式的,临床上比较少见,现就我科收治的1例患者报道如下,仅供同行参考。 1 一般资料 患者,女,36岁,手工业者,因“突发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半小时”而于2006年3月1日入住我科,患者于入院前半小时无诱因突发跌倒,呼之不应,不省人事。同时伴有四肢强直、抽搐、双眼上翻、口吐白沫、牙关紧闭,无大小便失禁,急送我院。既往否认“癫痫”及精神病史,无头部外伤史。入院查体:T 37℃,P 79次/min,BP 120/70 mmHg,R 20次/min,一般情况差,意识不清,浅昏迷状,压眶反射存在,双瞳孔直径3 mm,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牙关紧闭,颈无抵抗,双侧克氏征(-),心、肺、腹无异常体征,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考虑:癫痫发作,予对症处理。入院第2天查体:T 37℃,P 80 次/min,BP 120/70 mmHg,R 20次/min,一般情况差,神清语利,双侧瞳孔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颈有抵抗,双侧克氏征阳性,颅神经(-),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V级,生理反射存在,双侧巴氏征(+),余无异常体征。胸片示:心肺未见异常。头颅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ECG正常。EEG示:正常范围脑电图。腰穿示:均匀红色血性脑脊液。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正常。血象:白细胞15.4×109/L、中性89.6%。空腹血糖8.3 mmol/L。初步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破裂?予止血、防治脑血管痉挛、脱水、对症支持处理。半月后患者病情稳定,患者住院期间未再发作癫痫,转省级医院诊治,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破裂。行支架介入术后回家,随访一年半癫痫未再发作。 2 讨论 由于脑底部或表面的血管发生病变,破裂而使血液直接流入或主要流入蛛网膜下腔时,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本文所称蛛网膜下腔出血即属此类。典型临床表现为急骤起病的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和血性脑脊液。而本例起病形式为癫痫发作表现,临床上比较少见,文献资料也报道较少,也是本人临床工作20年第一次见到。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最初误诊为癫痫。起病第2天出现脑膜刺激征,才想到蛛网膜下腔出血,立即行头颅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即行腰穿抽出红色均匀血性脑脊液,更加证实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很多,尤以颅内动脉瘤为多,其次为颅内动静脉畸形,脑膜动静脉瘘、烟雾病、凝血机制障碍、镰状细胞病、肿瘤卒中等[4]。而以癫痫发作表现者以动静脉畸形多见[3],本例后经省级医院诊为颅内动脉瘤破裂。颅内动脉瘤以癫痫发作表现者更加少见,最多见的是大脑中动脉的动脉瘤,也有巨大动脉瘤引起邻近脑皮质刺激或压迫所致者。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死率、致残率很高,所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不能一味追求典型的临床表现才能诊断疾病,要拓宽临床思维,仔细进行体格检查,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与疾病相关的辅助检查,才能减少误诊误治,从而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死率及致残率。 [参考文献] [1]牛平,陈欢意,王耀山,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内血肿[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22(2):158-159. [2]宋晓玲,毛碧容,张卓伯,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诊误诊与原因分析[J].华西医学,2006,21(2):335-336. [3]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4]Hope JK, Wilson JL, Thomson FJ. Three-dimensional CT angiography in the det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intracranial berry aneurysm[J].AJNR,1996,17:439-445. (收稿日期:2008-06-02)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