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分型治疗周围性面瘫34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期分型治疗周围性面瘫34例

分期分型治疗周围性面瘫34例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灸;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74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11―0030―01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祖国医学“口眼喁斜”、“口僻”等范畴。笔者近几年来,根据祖国医学辨证,以中药配合针灸,分期分型治疗本病34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8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15岁~76岁,平均年龄36岁;右侧面瘫9例,左侧面瘫25例;病程1d~30d25例,1个月~3个月7例,大于3个月2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16岁~72岁,平均年龄38岁;右侧面瘫11例,左侧面瘫23例;病程1d~30d24例,1个月~3个月8例,大于3个月2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分期分型 1.2.1 急性期发病多为2周以内,外邪始中络脉,正盛之时,以邪盛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此期分2型,即风寒型和风热型。风寒型:症见口眼歪斜,口角流涎,面部发紧,头背寒冷无汗,颈项发紧不舒,舌淡苔白,脉浮紧。风热型:症见口眼歪斜,面肌麻木,目胀泪多,耳内、耳后胀痛,口干,舌红苔黄,脉浮数。 1.2.2 恢复期表证解后,风邪已去,以正虚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此期为气虚血瘀型,症见:口眼歪斜,面肌松弛,眼睑无力,舌质淡嫩,苔薄白,脉细缓或脉细无力。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内服中药加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纯用针灸治疗。2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不休息,治疗20d后观察疗效。治疗过程中,面部尽量避免吹风受寒,可戴口罩、眼罩防护。 2.1 中药治疗风寒型:治宜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牵正散合荆防败毒散加减,药用荆芥10g,防风10g,羌活10g,苏叶10g,赤芍10g,小白附子10g,僵蚕10g,全蝎10g,甘草6g。风热型:治宜疏风清热、活血通络,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0g,连翘15g,防风10g,蝉蜕6g,芦根15g,葛根15g,薄荷6g,全蝎6g,僵蚕10g,丝瓜络15g,赤芍15g,甘草6g。气虚血瘀型:治宜益气养血,活血通络,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用黄芪30g,川芎10g,地龙15g,当归15g,赤芍15g,红花10g,钩藤15g,全蝎6g,蜈蚣3条。水煎内服,每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 2.2 针灸治疗主穴:四白、颧髂、颊车、地仓、合谷、阳白、攒竹。配穴:风寒型加风池,风热型加曲池,气虚血瘀型加足三里、三阴交。操作: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合谷施行泻法,足三里、三阴交施行补法。急性期面部穴位宜浅刺,手法不宜过重,留针时间为15min;恢复期宜深刺、透刺,留针时间为30min。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治愈:眼睑闭合良好,面肌功能恢复良好;好转:临床症状改善,遗留一定程度的面肌功能障碍;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见表1。 4 讨论 《灵枢:“足阳明之筋……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可见本病是由于正气不足,营血亏虚,络脉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致气血阻滞,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分期、分型治疗能根据各证型、各阶段进行辨证论治,提高f临床疗效。急性期重在祛邪,不忘寒热之辨。此期以邪实为主,故以祛邪为首务,邪去则经气自畅,气血周流,筋脉得养,纵缓之肌肉自收。以中药祛风散寒或疏风清热,以针灸浅刺以通调表浅络脉之气,引邪外出。恢复期,以正虚为主要矛盾,治疗重在益气养血通络。以中药益气通络,以针灸深刺、透刺,以沟通经络之气,加强对病变部位的刺激量,增强通络之功。针药并用,相辅相成,较之单纯针灸治疗,疗效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26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