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频率声导抗测试对中耳疾病诊断意义.doc

多频率声导抗测试对中耳疾病诊断意义.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频率声导抗测试对中耳疾病诊断意义

多频率声导抗测试对中耳疾病诊断意义文章编号:1009-5519(2008)05-0718-02 中图分类号:R76 文献标识码:A 在上世纪70 年代耳声阻抗测试开始广泛运用于临床, 成为诊断中耳病变非常有价值的工具。1970年Jerger[1]首次关于临床运用双频或多频探测音的报道, 使声导抗测试有了显著的发展。多频扫描声导纳是在鼓膜两侧压力相等的情况下测试膜平面的声纳和相位角来寻找共振频率的一种多频多成分声导纳测试方法,即根据所得中耳动态特征来判断中耳疾患类型。低频率单成份鼓室声导抗测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主要用途在于对耳聋性质的判断,即传导性聋及感音神经性聋的鉴别诊断。由于低频率单成分探测音主要反映中耳以劲度为主的病变,对以质量因素为主的病变不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因此对听骨链的各种病变的鉴别有一定困难。为了寻求对中耳病变能够做出进一步鉴别诊断的方法。近年来多频率多成分鼓室声导抗测试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对正常耳的多频率多成分声导抗及多频率扫描声导抗测试结果国内已有较多的报道,对中耳病变耳的测试结果亦有报道,但尚不多[2]。本文主要对多频率扫描声导抗测试于中耳病变的诊断意义进行综述。近年来有关此测试方法的声学原理及临床应用日渐成熟[2~6],本文就该测试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1 补偿静态声纳值(ΔB)及补偿静态相位角(Δθ) ΔB为鼓膜两侧压力相等情况下的鼓膜平面的B(声纳) 值,即补偿静态声纳值。连续频率测出的ΔB值连成的曲线呈下降型,当中耳处于系统共振时ΔB为0 mmho,即该曲线“跨零”[7] 。相位角θ是总声纳和与声导之间在矢量图上的夹角[8]。在单频声导纳测试时,由于劲度声纳随外耳道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其与压力关系变化曲线随压力从-200 daPa到+200 daPa,相位角先下降再上升,当鼓膜两侧压力相等即中耳肌处于舒张状态时, θ值最小,Δθ为鼓膜两侧压力相等时鼓膜平面的θ值,即补偿静态相位角。随探测音频率的从低到高的改变,由于质量声纳和劲度声纳的消长关系,θ值由负变正,各探测音得出的Δθ值随频率增高而减小,至共振频率后又渐加大,而得出多频探测音Δθ曲线。正常人群的ΔB 及Δθ的曲线较平坦。而对于有中耳病变的患者,二者的曲线较陡,且不平滑。对于以质量为主的病变,其Δθ曲线峰值出现的探测音频率下降,与ΔB 跨零的频率变化一致;对于以劲度为主的病变,其Δθ曲线峰值出现的探测音频率即共振频率上升,幅值亦陡峭不平滑,与ΔB 曲线跨零的频率变化一致。对于一个听骨链硬化的患者来说,用中耳分析仪测试不仅可得到As 型的传统低频鼓室导纳图,而且可得到上述以劲度增加为主的多频扫描声导纳图形。临床上渐将此测试纳入中耳疾患诊断依据之一,尤其是在鉴别诊断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7]。目前对于ΔB 曲线变化的临床意义已基本得到公认,而对于Δθ曲线的意义现在尚有很多争议。在多频扫描声导纳测试应用的早期,认为ΔB及Δθ均有意义。而最近Namyslowski等[9] 的实验指出健康人群不能得出Δθ曲线值的正常范围,而Vlachou 等[10]的研究证明急性中耳炎能影响Δθ峰值大小,与传统的低频探测音结果相比较,用此项参数进行诊断的检出率增高。Kontrogianni等[11]对43例分泌性中耳炎与90例正常耳比较共振频率和相位角的变化,得出二者均有统计学意义。我国学者曾就此作过研究[2],得出正常范围在8度到-58度,但病变组和正常组的Δθ峰值有较多交叉。所以在相位角变化曲线的应用上尚有待研究,以达成共识。 2 共振频率 中耳共振频率是指中耳的质量和劲度等于声导纳时的频率, 此时导纳的相位角度为零[12]。Valvik报道的正常值范围350~1 750 Hz,均值为1 049 Hz,标准差为261 Hz。Miani等[13]报道的正常成人共振频率平均值为1 085 Hz,标准差为244 Hz。共振频率正常值差异较大且与异常之间有重叠, 其原因可能是各个报道未进行年龄的标准化, 也可能是测试方法、仪器的类型和参数设置不同以及种族差异等造成的。 正常中耳具有一定的共振频率, 当中耳的结构发生病理改变时其声学特性亦随之发生改变。当病变以劲度因素为主时(如耳硬化症) , 中耳共振频率升高, 共振频率点向高频移位; 当病变以质量因素为主时(如听骨链中断、分泌性中耳炎),劲度减小、共振频率减小。共振频率对鼓膜完整的中耳病变具有诊断价值[14]。中耳共振频率能检测到传统静态鼓室图检测不到的中耳微小病变, 尤其对鼓膜和听骨链系统的病变更加敏感[15]。Fradde[16]研究耳硬化症患者的共振频率,其共振频率均值为 1 230 Hz,鼓室图幅度88.32 daPa,声纳值0.63 cc,表明在耳硬化症其共振频率比正常人增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