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黄斑裂孔对侧眼观察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特发性黄斑裂孔对侧眼观察探究【摘要】目的 通过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61~76岁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进行眼部的检测,并对黄斑裂孔形成的过程中其图像特征进行观察。方法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仪对39例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进行检查。在检查之前对患者进行散瞳。扫描结束后,对计算机所存储的图像予以测量分析。结果 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发现,有11只眼存在不同程度黄斑裂孔,而其中1期黄斑裂孔有5只眼;2期黄斑裂孔有4只眼;板层孔为2只眼。正常黄斑眼为3只;中心凹的厚度变薄的眼为2只。所观察的16只对侧眼当中,有4只眼伴玻璃体的后脱离。随访发现有1只眼由于其中心凹的厚度变薄而转变为1期黄斑裂孔;有1只眼由1期黄斑裂孔而转变为2期黄斑裂孔;有1只眼由2期黄斑裂孔而转变为3期黄斑裂孔。结论 OCT可以清晰的观察黄斑裂孔形态、大小以及形成过程,尤其对于黄斑裂孔对侧眼观察、探查玻璃体的脱离及中心凹的变化最初期,为黄斑裂孔诊断、形成机理研究提供了临床可靠依据。 【关键词】老年人 特发性黄斑裂孔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发病机制 中图分类号:R77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053-02 特发性黄斑裂孔是导致老年人丧失视力的最为严重的一种眼科疾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通过利用近红外光以及干涉仪而在眼内获取近10um高分辨率视网膜组织的横截面图像,能够对发生病变的范围进行定量的分析。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应用可以对黄斑裂孔形态、玻璃体的浅脱离及玻璃体和视网膜裂孔间的细微关系进行确定,以对黄斑裂孔的发生机制进行探讨[1]。本文对61~76岁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进行了眼部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并对黄斑裂孔形成的过程中其图像特征进行观察分析,现将具体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7月~2010年11月于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39例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其中男14例,女25例,年龄为61~76岁,平均年龄为63.7岁。对39例患者当中的16例存在可疑黄斑裂孔的对侧眼进行临床检查,并且进行6~12个月的随访。 1.2 方法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仪对39例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进行检查,仪器包括了眼底摄像机、监视器、低相干干涉仪、计算机以及彩色喷墨式打印机[2]。在检查之前对患者进行散瞳,扫描的长度为4mm,并且随着病变程度的变化而相应的改变扫描的长度。扫描结束后,对计算机所存储的图像予以测量分析,其中测量的指标[3]为: 1.2.1 中心凹的厚度 为色素上皮光带的表面垂直距离; 1.2.2 裂孔的孔径 进行水平扫描之时神经上皮的缺损之处最窄水平距离; 1.2.3 裂孔的底径 即裂孔底部的最宽距离。 2 结果 16只对侧眼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临床检查结果: 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发现,有11只眼存在不同程度黄斑裂孔,而其中1期黄斑裂孔有5只眼,其中心凹的厚度为225.7±95.9um;2期黄斑裂孔有4只眼,裂孔的孔径为265.1±107.9um;板层孔为2只眼,裂孔的孔径为310um。正常黄斑眼为3只,其中心凹的厚度为151.7±5.9um;中心凹的厚度变薄的眼为2只,其中心凹的厚度为98.8±25.1um。所观察的16只对侧眼当中,有4只眼伴玻璃体的后脱离。通过对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分析发现,有1只眼由于其中心凹的厚度变薄而转变为1期黄斑裂孔;有1只眼由1期黄斑裂孔而转变为2期黄斑裂孔;有1只眼由2期黄斑裂孔而转变为3期黄斑裂孔。 3 讨论 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是指排除眼底本身的疾患之后而无明显病因所出现的眼部黄斑裂孔,临床好发于老年人。特发性黄斑裂孔可以对中心视力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并且其发病率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 依据国外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发病率约为3‰,而双眼的发病率可以高达约25 ~3O%[4]。因而, 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诊断以及鉴别诊断,追踪观察以及治疗时机的选择也逐渐受到了临床医师的普遍重视。以往主要是根据临床表现、三面镜、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眼底彩色照片、Amsler表以及Watzke征等临床相关检查来对特发性黄斑裂孔作出诊断。但是这些检查往往仅从视网膜的平面或者是功能上进行相应的判断,而不能够较为直观的显示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横截面图像,并依此进行分析。传统检查方法较容易造成临床的漏诊以及误诊。作为一种全新、非侵入性、非接触性、可以对视网膜的细微结构予以横截面扫描的可重复性临床影像学检查方法,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能够较为清晰的显示视网膜不同的层次结构,对于临床黄斑裂孔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定量分析都具有着极为重要的临床使用价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