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2015级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2011年山东卷)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问题: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 思路:特征+身份 思路:手法+特征+具体表现。 思路:手法+特征+作者在形象中寄寓的情感、理想、追求、品质。 *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之形象 【考点1】:鉴赏作品的形象。 【考点解说】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要善于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因此,形象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所以要把握诗歌的主旨,形象是必须要把握的。 考点阐释 人物形象 事物形象 A、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即诗人自己,“诗化的作者” B、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意象(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偏重写景的诗歌) 景物形象 事物形象 (主要是咏物诗) 诗歌形象 考查类型 一、人物形象的鉴赏 二、景物形象的鉴赏 三、事物形象的鉴赏 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 高考古诗歌试题中鉴赏人物形象始于2008年广东卷,在此之后,2009年天津卷,2010年山东卷、福建卷,2011年四川卷、山东卷,2012年安徽卷、湖北卷、江苏卷,2013年辽宁卷、重庆卷,2014年山东卷都有此类题目。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有以下几种: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试概括这首诗中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题葡萄图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皆佳,然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1) 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2)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3)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 形象是什么 (概括形象) 形象的特征 (结合诗句分析) 形象的意义 (思想内容或观点态度) 一、人物形象的鉴赏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这首词下片刻画出怎样的形象? 下阕刻画了一位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 从“杖藜徐步转斜阳”一句可以看到一位手拄藜杖缓步游赏的闲居者; 从“又”,“浮生”等中隐隐可见作者被贬黄州后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的失落形象。 表达了诗人超然俗务、悠闲自适的志趣,又流露出百无聊赖、得过且过的无可奈何之情。 明特点——析特征——明意义(感情) 1、形象是什么(概括形象) 2、形象的特征(结合诗句分析) 3、形象的意义(思想内容或观点态度) 人物形象类鉴赏题的答题步骤 人物形象描摹:写了谁? 形象概括:特征+身份 人物形象刻画:有什么特征? 弄清诗歌形象三要点 人物形象塑造:有什么意义? 即:表现人物怎样的思想、情感、志向、品格等,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与写作意图。 结合诗句(手法)具体分析人物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思维切入点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情感,性格,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分析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 ? 【答案】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形象。(要点一)“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 (要点二)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还应说着远行人”既说明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也体现了家人对诗人的思念。(要点三) (1)正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一: 抓住诗词对人物的正面(直接)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神态) 反思总结: 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