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传统性、现代性、及孝道观念对幸福感的影响:一项亲子对偶设计.pdf

传统性、现代性、及孝道观念对幸福感的影响:一项亲子对偶设计.pdf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统性、现代性、及孝道观念对幸福感的影响:一项亲子对偶设计

研 •究 •筆 •記 傳統性、現代性、及孝道觀念對 幸福感的影響:一項親子對偶設計(1) 陸 洛 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高旭繁 台灣大學心理學系博士班 陳芬憶 實踐大學高雄校區諮商發展中心 本研究採親子對偶的研究設計,探討親子兩造在心理傳統性、現代性、 傳統孝道觀念,以及新孝道觀念上可能存在的差異,並進一步探討這些變 項對台灣民眾重要的適應意義。筆者使用結構性問卷,在全台北、中、南、 東區共調查了670 位大專生及其父母,從中成功配對出281 對親子樣本, 作為統計分析的主要資料來源。本研究有三大主要發現:(1)在親子對偶關 係中,父母親的心理傳統性仍高於子女,而子女的心理現代性則高於父母; (2)在親子對偶關係中,父母親與子女在孝道觀念上已完全沒有差距,且新、 舊孝道觀念已融為一體;(3)在親子對偶關係中,個人自己或對方的心理傳 統性和現代性均與自身的幸福感無關,但子女的幸福感會受到自己及其父 母之孝道觀念的雙重影響,而父母親的幸福感則只受到子女孝道觀念的影 響。本研究的這些發現對心理傳統性、現代性及孝道觀念的變遷,現代化 進程中民眾的生活適應,都具有啟發性。 關鍵詞:心理現代性,心理傳統性,孝道觀念,幸福感,對偶設計 《本土心理學研究》, 年 月,第 期,第 頁 2006 4 25 243~278 243 本土心理學研究 一、緒 論 近年因著全球化及台灣社會的快速現代化,社會價值愈來愈多元,台灣 民眾的心理現代化也日益深化。唯每個㆟現代化的腳步不同,所保留的傳統 心理與行為特徵的多寡與程度亦不同,故台灣社會整體㆖屬於㆒個傳統與現 代混合的狀態(楊國樞, ),或稱價值混同的狀態( )。 1992 Brindley, 1989 若在個㆟內(intrapersonal )的層次㆖分析,則每個㆟均承襲了㆒套適合傳 統社會的認知態度、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等(此稱為「個㆟傳統性」),同 時亦會發展出㆒套適合現代社會的認知態度、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等(此稱 為「個㆟現代性」)。這兩套特質將共同影響個㆟的心理與行為。而在㆟際 關係㆗,互動的兩造在這兩套心理特質㆖的契合與否,更與互動的品質息息 相關。本研究關心的正是華㆟生活㆗至為重要的㆒項㆟際關係――親子關 係。 談到華㆟的親子關係必然涉及孝道觀念,華㆟的親子關係建立在擁有兩 千年歷史的孝道觀念㆖,孝道不僅是華㆟的倫理核心,同時也是㆟際互動㆗ 重要的依循原則。因此,探討華㆟家庭的親子關係,必須討論孝道這㆒個文 化價值的作用(葉光輝,1996)。然而,現今台灣㆞區的華㆟,同時受到西 方文化與㆗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個㆟傳統性與現代性的心理特質兼容並蓄, 已發展出㆒套既能適應現代生活,又沿襲傳統文化價值的態度與行為模式; 那麼,親子間在孝道觀念㆖是否會因著兩代㆟所擁有的傳統性與現代性特質 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呢?又親子雙方對孝道的認同是否也會影響個㆟與對方 的生活適應呢? 本研究以大專生及其父母為對象,採配對研究的設計,從探討親子間在 個㆟傳統性、現代性心理特質及孝道觀念㆖的差異著手,並進㆒步探討親子 雙方的傳統性、現代性及孝道觀念對個體及對方幸福感的影響。 以㆘的文獻分析將先探討現今台灣㆞區華㆟的個㆟傳統性與現代性這 244 傳統性、現代性與孝道之親子差異 兩套心理特質的內涵,再討論孝道的內涵及其轉變,最後說明傳統性、現代 性及孝道觀念與個㆟適應(幸福感)的關係。 (一)個人傳統性、現代性的基本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