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抑郁症、人格障碍.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抑郁症、人格障碍

戒酒匿名会的活动范围远远超出了改变饮酒的行为,它还包括鼓励改变嗜酒的性格,产生能从酗酒状态中恢复的人格。戒酒匿名会认为,通过12个步骤进行精神唤醒,在团体中履行职责、从事服务,经常参加集会并与其他团体成员保持联络,可以达到改变人格的目的。 戒酒匿名会的集会有“开放”集会,不嗜酒的人也可以参加,而“封闭”集会则是让有戒酒意愿的人参加的。另外还有一些专门的集会,例如专门针对男性和女性的,专门针对同性恋的,专门针对说少数民族语言的集会,等等。 (二)戒酒匿名会的文化特点及效果 戒酒匿名会要求会员就像当众仟悔一样报告自己的问题,这是美国人的习惯做法,跟他们平时在教会里公开忏悔作证十分类似,符合美国人的文化习惯。同时这也是戒酒匿名会在美国和欧洲广泛流行的原因。 自诞生至今的近70年里,戒酒匿名会的戒酒方案已经使200多万名嗜酒中毒者得益于它的帮助,从嗜酒的泥潭中走出来,得到了全面康复。有资料表明,近年来戒酒匿名会在亚洲、欧洲和拉丁美洲有较大发展。据统计,截至2006年,分布于全世界的大约有十多个戒酒匿名会团体,成员有180多万。而且,近期的一些研究发现,戒酒匿名会的参加者获得了良好的戒酒效果,并且还有其他方面的积极影响。 LOGO Page ? *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专业交流 模板超市 设计服务 本作品的提供是以适用知识共享组织的公共许可( 简称“CCPL” 或 “许可”) 条款为前提的。本作品受著作权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保护。对本作品的使用不得超越本许可授权的范围。 如您行使本许可授予的使用本作品的权利,就表明您接受并同意遵守本许可的条款。在您接受这些条款和规定的前提下,许可人授予您本许可所包括的权利。 查看全部… NordriDesign?中国专业PowerPoint媒体设计与开发 LOGO 由NordriDesign?提供 第九章 心理治疗与文化 第一节 心理障碍与文化 中国自杀率偏高,约为每年23人/10万,而世界其他地区平均自杀率仅为10/10万,中国自杀率是国际平均数的2.3倍。每年中国自杀者数目大约是世界总自杀人口的1/3。据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上的一篇论文,自杀已经成为中国年轻人中最为常见的死因;中国妇女的自杀率超过男性达25%。在有确切自杀率统计的世界各国中,中国是唯一女性自杀率显著超过男性的国家。农村人口中的自杀率为城市的三倍。 一、心理障碍的性质 1.什么是心理障碍? 《心理学与生活》(格里格,2003)引述了《美国诊断分类统计手册第四版》关于“心理障碍” (mental disorder )或“变态” (abnormal )的七项标准。 (1)痛苦或功能不良。个体经历痛苦或功能不良,进而造成身体或心理衰退的危险或丧失行动的自由。例如,无法抑制地感到生活没有意义,觉得活着非常痛苦。 (2)不适应性。个体的行为方式妨碍了目标的达到,不利于个人的幸福,或者严重扰乱了他人的目标和社会的需要。例如,总是容易因为小事跟别人发生冲突,并威胁到他人的安全。 (3)非理性。个体的行为或言语方式是非理性的或不能被他人所理解。例如,总是觉得被人窃听,觉得要被人谋害等。 (4)不可预测性。个体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行为都是不可预测和无规律的,好像有一种不能控制行为的体验。例如,一个孩子无缘无故用拳头打碎玻璃就是在表现出不可预测性。 (5)非惯常性和统计的极端性。个体的行为方式在统计学上处于极端位置且违反了社会认为可接受或赞许性的标难。要符合上述两个标准才算作变态,例如拥有极低的智力;但只符合前一标难不能算作变态,如拥有天才水平的智力。 (6)令观察者不适。个体通过令他人感到威胁或遭受痛苦而造成他人的不适。例如,一个人走到大街中间,自言自语大声讲话,会对试图绕过他的车辆上的观察者造成不适。 (7)对道德或理想标准的违反。个体违反了社会规范对其行为的期望。按照这一标准,不愿工作或不信教的人可能会被一些人认为是不正常的。 需要注意的是,这七条标准中的任意一条都不能作为变态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尽管有的人属于变态,但他不一定会表现出所有七条标准中的表现。另外,任意一条标谁也不能作为变态的充分条件。很难根据一条截然的分界线区分正常和异常行为,一个人的行为合乎一整套公认的异常标难的程度并不相同,其行为可能处于从心理健康到心理疾病的连续体的某个位置。 2.心理障碍与文化 很多在欧美文化中可以判定为心理障碍的行为表现,在某些特定的文化中却是正常的。 例如:对压力的看法。 欧美:压力太大是个大问题,需要寻求心理帮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